齊魯網9月3日訊張培是濰坊市農科院駐昌樂縣紅河鎮博士工作站負責人,昌樂受災后,張培發揮專長,積極指導當地村民搶收補種,并火線遞交入*申請書。
每天5點,張培都要去地里指導菜農恢復生產,附近70多個村的每一塊菜地,災后適合種什么,他都了然于胸。張培告訴村民,有些農作物要抓緊快賣,今天還能賣五毛錢一斤的農作物,也許三天以后兩毛也賣不上了。
紅河鎮是昌樂縣大姜、花生、大蒜的主產區,災后張培在鎮上辦起了農技學堂,指導村民改良大棚土壤,換種菠菜、蘿卜等蔬菜。
昌樂縣紅河鎮宅科社區書記田恒慶告訴記者:“如果沒有這些專家們及時地進行知識技術指導,紅河的農業將是毀滅性的。”
同時,張培又聯系濰坊市農科院,對受災村進行整體規劃,調整蔬菜種植結構,實現規模化種植,提高效益。在緊張的災后重建中,張培寫下了莊重的入*申請書。
張培說:“洪水來臨的時候,*員干部沖在前面,災后重建和恢復生產,我是專家,我就應該沖在前面,跑更多的村,給村民挽回更多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