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逐水而居,
古往今來,江河之濱誕生了一座座繁華都市,
而溫州,更是有著一江一河的“豪華配置”
——甌江、溫瑞塘河。
那么,關于這一江一河你又了解多少呢?
今天,就請跟隨小編的腳步,
從A到Z來認識它們吧!
A
Ancient
古老
甌江是古老的。
在那個歷史混雜著神話的時代里,中原黃帝部落中有一群善于制造陶器的甌人轉輾于甌江的源頭,并順江而下,定居在甌江兩岸,開始了甌江流域的文明。
▲甌江流域
而溫瑞塘河則于晉時初成河道,經過一代又一代的修建改造,終于成為了現(xiàn)在的樣子。
▲溫瑞塘河新貌
B
Bridge
橋
橋,對于水網密布的溫州來說,其意義不只是一個簡單的交通符號,它更是架通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命脈。
▲《動脈》吳激文/攝
在甌江和溫瑞塘河之上,一座座大橋和小橋的建成,聯(lián)結了兩岸,也將溫州從落后“渡”向繁榮。
▲《動脈》吳激文/攝
C
Culture
文化
自古以來,甌江和溫瑞塘河便是歷史與文化的承載者。
從謝靈運開始,到李白、韓愈、杜甫、孟浩然、陸游、王十朋、葉適等古代詩人和現(xiàn)代的蘇步青、謝俠遜、章乃器、朱自清、郭沫若等文化名人,都在一江一河留下大量珍貴的詩詞歌賦和雅事趣聞。
到如今,甌江和溫瑞塘河依然是眾多創(chuàng)作者靈感的來源。
▲畫家楊志宏筆下的甌江帆影
D
Delicacies
美食
溫州為魚米之鄉(xiāng),一江一河中的水產更是溫州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佳肴。
鰣魚、香魚、河鰻、中華絨螯蟹都是甌江中的名貴水產品,而甌江的鳳尾魚美名遠播,清代詩人郭鐘岳的《甌江竹枝詞》中便詠道:“桃花浪暖鮆魚肥,味比江南是更非。日暮網來孤嶼下,銀刀出水雪花飛。”
E
Economy
經濟
一江一河的變化是日新月異的,它們的存在,幫助溫州的經濟逐步走向繁榮。而在“大建大美”這場行動中,甌江、塘河兩岸的打造建設,更是作為“兩線三片”中的“兩線”,擺在了溫州人面前。
▲溫州“三線兩片”
今年6月,市委市政府出臺《關于開展“大建大美”行動的實施意見》,提出要依托沿江城市發(fā)展主軸線,打造甌江兩岸沿線重要區(qū)域。
▲《美在綠軸》陳輝/攝
市委十二屆二次全會提出,要在年內基本完成溫瑞塘河“一環(huán)三線”景觀提升和亮化工程,充分展現(xiàn)塘河韻味。
甌江和溫瑞塘河,寄托著溫州人數不盡的鄉(xiāng)土情懷,是理想迸發(fā)之地,蘊含著溫州城市發(fā)展大建大美的深深期盼。相信它們會帶著溫州經濟繼續(xù)發(fā)展騰飛,邁向輝煌。
F
Folkways
民俗
“八十里荷塘、入水捉魚、端午龍舟、廟會集市……”這些讓溫州老人至今聽了仍會為之心動的詞匯組合成了塘河美麗的歷史和濃重的文化。岷崗村位于塘河源頭地段,至今沿岸的八個村子還保留著每年農歷五月十八趕大集的民俗。
▲《塘河民俗婚禮》李江弟/攝
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高懸的大紅燈籠、栩栩如生的滾龍透露著喜慶的氣氛;端午節(jié)塘河里五彩繽紛的龍舟,在鑼鼓的震撼下、在兩岸百姓的吶喊聲中飛奔向前。這些民俗早已經成為與一江一河緊密相連,成為溫州人不可忘卻的記憶。
▲《群龍爭霸》朱昌樂/攝
G
Gallery
畫廊
蜿蜒迂回的甌江,碧水繞青山,兩岸多風景,宛如一條山水畫廓。
▲《甌江兩岸》葉會洲/攝
而溫瑞塘河水系發(fā)達,水綠岸清,園宅布局猶如錦繡,風光美勝。
▲《塘河人家》陳永琢/攝
H
Hospitable
(氣候,環(huán)境)宜人的
溫州為中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宜人,而甌江也被譽為太平洋西岸最適宜于人類居住的區(qū)域之一。一江一河不僅適宜動物生存,在天氣晴朗的時候,也是一處能帶給你諸多歡樂的地方。
在水上漂流,在岸邊燒烤,若是有空閑的時間,野營、觀星都是不錯的選擇。
若身在城市中,你也可以到塘河沿岸,散步、健身,任清風徐徐撫平你的疲倦和焦躁,只在這涼爽的日子里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水清岸美人悠閑》楊冰杰/攝
I
Island
島嶼
甌江江面寬闊,由于江流海潮相互激蕩,彼此消長,泥沙沉積,形成了四個江中沙洲。
七都島上氣候溫和,冬暖夏涼,景色秀麗,是旅游度假理想場所。
靈昆島是甌江四大島嶼中的最大島。
江心嶼,位于溫州市區(qū)北面甌江之中,南朝宋初郡守謝靈運曾登上孤嶼,寫下“亂流趨正絕,孤嶼媚中川。云日相輝映,空水共澄鮮”名句,有著“世界古航標”、“甌江蓬萊”之美譽,也是“中國四大名嶼”之一。
西洲島是甌江第三大島嶼,有“長壽島”、“浮島”、“鯉魚島”之稱。島上自然風光優(yōu)美,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良好,旅游資源豐富,山水、田園、灘涂、村居相得益彰。
J
Joyful
快樂的
從很久以前開始,一江一河就承載了溫州人諸多的美好回憶,那是水面上曾經熱鬧密集的船只,是船上歡聲笑語的游客,是越來越繁榮的經濟,是越來越幸福的生活。
▲塘河上的一葉小舟,載著外出郊游者一路的歡聲笑語。邵度攝于20世紀30年代
K
Kindhearted
善良
有朋至遠方來,不亦樂乎,一江一河孕育了善良好客的溫州人,夏日里街頭巷尾的免費伏茶,冬日里熱騰騰的八寶粥,都是這一方水土人們的熱情與關懷。
L
legend
傳奇
甌江綿長,創(chuàng)造了無數傳奇。它是孕育生命的搖籃,在甌江棲息、繁殖的魚類就有種。它是歷史的記載者,見證著一個個傳奇的誕生。它所哺育的溫州人走遍世界,在每一個角落留下新的奇跡。
▲《甌江風光》
M
Mom
母親
一江一河孕育的不僅僅是水中的生靈,它們更是溫州人的“母親河”。她們哺育著溫州人的先祖,哺育著溫州人的文化,看著溫州人在泥濘中一步步走向昌盛。“母親河”不論長短,不論貧賤,她們只哺育著自己的花朵。
▲《塘河晨曦》陳立/攝
N
Night
夜晚
如果說白日里的“一江一水”是明媚絢爛的,那么夜晚的“一江一水”一定是神秘優(yōu)雅的。
▲《夜幕下的印象南塘》李江弟/攝
夜色撩人,令人沉醉,閃爍的燈光讓它們即使身處黑夜,也光彩奪人。
▲《水鄉(xiāng)夜色》支玉峰/攝
O
Ordinary
平凡
一江一河是雄偉壯闊的,是優(yōu)雅神秘的,但它們同時也是最為平凡的。對于溫州人而言,一江一河的存在是最為自然不過的事情,它們就像是親人,像是朋友,像是溫州這片土地上的血脈,生生不息,源遠流長。
▲《水天一色》陳永琢/攝
P
Pray
祈福
一江一河的兩岸有諸多的寺廟,也曾香火鼎盛,信徒眾多。人們來到江心寺祈求風調雨順,前往劉基廟緬懷先人……溫州人最樸素美好的心愿,在這里流傳下來。
Q
Quiet
寧靜
安然若素,靜世安好,想要尋找內心的安寧,就在甌江邊住一間民宿吧。逃離塵世的喧囂,感受寧靜的美好,讓你在璀璨星空之下忍不住感嘆: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R
Resource
資源
甌江水哺育著一代又一代的溫州人成長,到現(xiàn)在,甌江翻水站依然是市區(qū)河道生態(tài)調水、溫瑞平原農田灌溉的主要水源和市區(qū)居民生活用水的后備水源。雖然退居二線,但甌江永遠默默地守候在溫州人的身邊。此外,甌江的水利資源也極為豐富,大大小小的水庫,為兩岸人民帶來無盡繁榮。
S
Story
故事
長遠的歷史中,一江一河為我們留下了數之不盡的傳奇故事。“張閣老傳說”、“甌北羅浮雙塔鎮(zhèn)蛇妖”、“千古一吻”訴不盡的難分難舍,“夫人廟”寄托著眾生的期盼;蘇埠深潭中的黿,流傳著無數個謎團。
塘河也是一條故事之河,千載共鳴,沉淀歷史。趙清獻攜子拜林母,何文淵訪民結“醋交”,陳君舉嚴寒勘陡閘,白發(fā)翁撰文記修塘等等人文故事,讓其流淌綿長,沉淀美麗。
T
Traffic
交通
甌江水深江闊,船只行駛方便,是我國東南沿海的主要航運水道,而溫州港則也因此成為了浙南地區(qū)的吞吐咽喉。年開通美洲國際航線后,溫州港更由中型海港向大型海港發(fā)展,成為浙南、閩北的水陸交通樞紐和對外貿易口岸。
塘河橫臥溫瑞,通衢四方。作為一條生命交通線,從古代開始,塘河水道便很是繁忙。如今溫瑞塘河的水運漸漸被路上交通取代,但是曾經的繁忙依然在我們的記憶里。
U
Unique
獨一無二
在一江一河上,有太多“獨一無二”的東西。獨一無二的江南風景,獨一無二的民風民俗,獨一無二的水中資源,還有那些與一江一河相關的,獨一無二的珍貴回憶,是遠離家鄉(xiāng),垂暮之年,無可取代的念想。
▲《古老梧田遇新機》瞿明華/攝
V
Vessels
船
一直以來,溫瑞塘河都是浙南最繁忙的水路,河上每天都接連不斷地走過大小不一,千姿百態(tài)的船只,常見的有輪船、拖駁、大艇、大小河廂、挖泥船、蚱蜢舟、采菱盆等,當地居民把這些賴以交通的工具親切地叫作“單萬載”、“輪船拖”、“大河鄉(xiāng)”、“小三匹”、“罱泥船”等等。
▲上世紀30年代的塘河上,舟楫密布。邵度/攝
而甌江的帆船更是難得的景致,引得全國的攝影家、驢友千里迢迢而來,只為目睹這迷人的甌江帆影。
W
World
世界的
甌江是屬于世界的。甌江上的江心嶼被譽為“世界古航標”,甌江上的大橋創(chuàng)造了多個“世界第一”,甌江所孕育出的溫州人,走遍世界,卻依然心懷家鄉(xiāng)。
▲《甌江晚霞》馬紹航/攝
X
X
未知
即使是現(xiàn)在,一江一河中依然有許多未解之謎等待著我們去探索。江河中的生物,兩岸山間的古村落,古老的神話,還有沒落的傳說,它們將我們帶向了如今,又將會帶著我們去向何方?
Y
Young
年輕
一江一河是古老的,一江一河也是年輕的!時尚現(xiàn)代的濱江商務區(qū)、恢弘大氣的中央綠軸、獨具情調的商業(yè)街道,一江一河充滿著年輕的朝氣,綻放出令人矚目的光芒!
Z
Zenith
頂峰
無論你身處何方,都請別忘了這土地上的一江一河,它們帶著我們的先祖從零開始,走過浩浩蕩蕩的兩千年,也將帶著我們,大步跨入未來,走向頂峰。
(來源:溫州晚報綜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