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3月12日,如是書店(國信店)開業時,島城市民認為這是“青島的一個文化事件”,并為它的誕生而興奮。然而,在兩千六百四十六天的書香縈繞之后,這家青島人熟悉的書店就要永遠打烊了。
11月12日,如是書店官方
如是書店于年在國信體育館開業,曾經是青島民營獨立書店中的佼佼者。
半島全媒體記者曾經采訪過如是書店的聯合創始人安東,談到書店創立的初衷,他認為是“青島到了有這么一家書店的時候”。這是一家什么樣的書店呢?安東稱之為文化綜合體,或者綜合性文創書店。顯而易見,在這個定位中,文化創意被擺在了至關重要的位置。
圖書區、文創區、咖啡吧各占一隅又融為一體,面積多達平米,僅從外觀來看,如是書店無論體量還是布局,都跳出了我們對民營獨立“小而密”的刻板印象。它有不錯的人氣,到店的顧客并非只有買書一個目的,他們既可以流連書架之間挑書看書買書,也可以到文創區買文創產品,還可以到咖啡吧坐一坐,閱讀、聊天或辦公,這里提供咖啡和其他輕餐飲。
事實上,近幾年,“書+文創+咖啡”已經成為書店業普遍采用的模式,是新書店迅速崛起行之有效的路徑,也是老書店轉型的方向。甚至可以說,改頭換面后的新書店,已經代替老書店,慢慢變成我們默認的書店的樣子。
在如是書店,顧客不僅可以挑書看書買書,也可以到文創區買文創產品,還可以到咖啡吧享用咖啡和其他輕餐飲
在某種程度上,“書+文創+咖啡”的經營模式拯救了書店。安東透露,如是書店三成盈利來自圖書銷售,七成來自文創產品和咖啡餐飲銷售。“如果達不到這個比例,書店想生存很難。”這也是業內普遍認同的一個規律。
如今打開“大眾點評”,重溫讀者的留言,那種小溫暖與小眷戀,令人唏噓。
“小福快跑”留言:
來過好幾回!這次有時間拍照!地方很大,區域化分的很到位,中心位置安排了好多可以坐下來看書的地方,旁邊就是飲品店,關鍵是有——一個免費接水的地方!直飲水,旁邊——一次性紙杯,服務好細致貼心!
有好多臺階設計可以很好的解決座位緊張!
書的種類劃分也很科學!
不知不覺在書店待了兩個多小時,意猶末盡!
“葉不修”留言:
路過國信就來如是看看啦!印象中是開了很多年的店。最近活動好像很多活動,也都是在這里搞的呢!周末的如是人還是很多滴。有不少小朋友和學生在這里學習,整個店里是很香的咖啡味道。
“妮娜吃喝玩樂”留言:
值得帶孩子來的地方……
“花花美菜心”:
具有藝術氣息……
各家書店曾為生存求變
在曲阜路和浙江路交叉口,由安娜別墅改造的文脈·青島書房是對書店的另一種創新。在某種程度上,它的魅力和名氣來自建筑本身:百年建筑,書紙飄香,想想就覺得浪漫。
由安娜別墅改造的文脈·青島書房是對書店的另一種創新,通過百年建筑和書紙飄香聯結起城市的歷史與現實
廣西路以北,以浙江路為軸向東西方延伸,總共約一平方公里的區域內,一個新的城市文化聚集區悄然形成,它被稱為青島老城區的“一公里文化圈”。美術館、博物館、書店、俱樂部等各類本土文化被深入發掘,青島書房也包括在內。青島書房創始人馬春濤認為,“安娜別墅見證了青島的百年滄桑,青島書房是對安娜別墅的活化,以書為媒介,聯結這座城市的歷史與現實。”
馬春濤表示,“青島書房與其他書店的最大不同是,要把在地文化做得更加極致。”書房二樓有一個青島文庫,專門展示從各處收藏的關于青島歷史的老書,不少是絕版圖書。此外,各種關于青島的圖書匯集在青島書房,這些圖書出版后的首發空間也是這里,“希望無論是本地居民還是外地游客都形成習慣,需要青島相關的圖書第一個想到的青島書房,而不會是其他書店。”
歷史與文化是書店的一個切口,在此基礎上,青島書房也將圖書銷售、文獻收藏、公共展覽、文創設計、啤酒廣場、旅游推廣等業態集于一身,探索多元經營。
年,我們書店的“伙伴”繁花·我們圖書館在江蘇路一座民居小樓誕生,馬一是合伙人。
我們書店內上下兩層都滿滿地堆放著各種圖書,如今這種傳統書店在整個青島也是屈指可數
我們書店位于昌樂路天福文化新天地三樓,沒有沿街可見的招牌,若非已經知曉其存在、鎖定其位置,閑逛時很難隨機地發現它,多半是路過門口說一句:“這里還有個書店!”然而這樣看似隱秘的一家書店,已經維持了10年以上。
書店選在這里主要是因為租金低。年,馬一從北京一家出版社辭職回到青島,逛了幾家民營書店后,發現做特價學術書的偏少,于是開始尋找房子打算開店,原想開在大學周圍,因房租過高放棄,最后選擇了昌樂路文化市場。
店里上下兩層,四面皆書,顧客到這里只有一個目的:買書。這是一家特價書店,以文史社科類為主,選書標準在另一位合伙人馬胡子的腦袋里,他比馬一早十年進入圖書行業,樂趣是從上千上萬種書中找到有價值或者被人忽略的那些。
我們書店符合我們對傳統書店的記憶,或者可以說,它代表了書店本來的樣子。然而時至今日,這家書店卻成為一個頗顯另類的存在。“現在還有人開書店!”馬一不止一次接收到這樣的疑問,這個疑問尤其指向他這家這種只賣書的書店。實際上,在昌樂路文化市場,類似書店都陸續關門了,除去售賣特殊圖書的書店,單純靠售賣各類圖書為生的民營綜合性書店也就剩下這么一家。即便范圍擴大至整個青島,它可能也找不到幾個同伴。
青島總共有多少家書店,目前沒有明確的統計數字。
不止民營書店,升級改造的國營書店同樣不少。
在島城,青島新華書店集團將香港中路店改造為青島書城,將河南路店改造成旅游主題鮮明的棧橋書店。在擦亮新華書店金字招牌的同時,也注重創立和塑造子品牌形象。位于書城內的明閱島24小時書店于年開始正式運作,是山東省第一家24小時書店。年,第二個子品牌涵泳·復合閱讀空間在嶗山金鼎廣場亮相。
網紅書店連關數店
如今,當我們想給別人介紹一家新書店,有很大概率,我們可能先說出來的理由是:“那家書店很漂亮。”書店的顏值越來越高了,店內裝修成為最抓眼的東西,每年的“最美書店”評選都能引起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