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昌樂縣4條國省道縱橫交錯,3處高速公路出口,機動車保有量突破19.38萬輛、駕駛人24.39萬名,過境車輛多,道路交通情況日趨復雜。與此相對的是,年以來該縣道路事故死亡人數連續三年下降,年比年下降32.35%。
“事故少、秩序好、群眾滿意,是昌樂縣委、縣政府對農村交通管理工作定下的剛性目標,也是對全縣60多萬居民的莊嚴承諾。”昌樂縣政府副縣長、公安局長郭志濰表示,縣公安局把加強農村交通安全作為升級鄉村振興戰略、推動更高水平平安建設的重要舉措,努力解決農村地區“警力少、隱患多、處置難”等交通安全痛點、難題,探索出了一條農村道路交通安全治理新路徑。
農村交通安全誰來管?警長、路長、勸導站長“三長上路”
今年3月11日15時,李某駕駛私家車在喬官鎮濰臨路與一輛電動三輪車相撞,三輪車駕駛人被困,李某當即撥打。昌樂縣公安局喬官派出所民警立即出警,迅速救出被困人員,及時避免了人員傷亡。
派出所民警參與處理交通事故,正是昌樂縣公安局實行的“兩頂帽子、一件背心”工作機制,派出所和交警中隊民警在出警執勤時,隨身帶著兩頂帽子和一件反光背心,一個人扮“兩個角”、兩班人唱“一臺戲”,對簡單交通事故和一般治安警情實行統一執法、聯合執勤。
喬官鎮地處昌樂、青州、臨朐三市縣交界,有3條省道、5條縣道交錯貫穿,交通管理任務艱巨。派出所26名警力與交警中隊12名警力聯勤共管,緩解了警力不足矛盾,發揮了“1+1>2”的效應,出警效率明顯提高,轄區交通事故傷亡率下降40%以上。
鑒于發生事故的路段是平交路口、綠化樹木遮擋駕駛人視線這個安全隱患,該路段鎮級路長、喬官鎮鎮長與公安、公路、交通運輸等部門負責人迅速召開聯席會議,討論解決隱患方案。這正是“雙路長制”帶來的齊抓共管效應。
昌樂縣名“路長”落實“上路巡查—隨時處置—及時傳遞—月月通報”的閉環管理機制,同時建成11處一級勸導站、8處三級勸導站,名警務助理兼任交通協管員,在節假日、趕集日、惡劣天氣、婚喪嫁娶等重點節點,開展道路巡查、違法勸導、宣傳服務、隱患排查等工作,有效解決了道路無人巡、違法無人勸、安全無人宣、惡劣天氣無人守等難題。
農村交通安全隱患如何整治?
科技利劍“鏟毒瘤”“堵黑洞”
今年3月2日凌晨2時21分,一輛輕型普通貨車途經營丘鎮河頭時,昌樂縣公安局交警大隊四中隊民警在查驗駕駛人身份時,發現駕駛人劉某曾因吸食毒品而被注銷駕駛證,屬于禁駕人員。
“因涉毒、醉駕等違法犯罪行為被注銷、吊銷駕駛證的禁駕人員,駕駛機動車上路,給交通安全帶來了很大隱患,長期以來一直都是老大難問題,我們決心鏟除這個‘毒瘤’。”昌樂縣公安局交警大隊大隊長劉義村說。年10月,“昌樂公安禁駕人員查緝系統”上線運行,有效實現了對縣域內禁駕人員的智能管控。
這套系統依托大數據云平臺,篩選出被吊銷駕駛證的酒駕人員、持有駕駛證的戒毒康復人員、駕駛證過期被注銷人員以及嚴重精神障礙病患等數據,建成了禁駕人員數據庫。自系統投入使用后,已查獲各類禁駕人員30余名。
信息化時代的交通安全隱患治理,要防患于未然。據了解,昌樂大力建設“交通大腦”,實現全縣國省縣鄉道路視頻監控全覆蓋,在4個農村中隊全部建成數字化勤務室。同時,積極研發應用智能化管控平臺,重塑了警務流程,引導執勤執法由傳統式路面盤查轉向智能化架網布控,為精準治理交通安全隱患提供了強大數據支撐。
交通事故“次生災害”怎么控制?“一站式”服務平臺促矛盾化解
年9月20日,昌樂縣紅河鎮平原村的老何因交通事故搶救急需大筆費用,肇事車輛逃逸,道路交通事故救助辦迅速為其申請救助基金元。基金救助解了燃眉之急,及時的手術治療避免發生傷殘,剛剛脫貧的老何也少了些煩心事、鬧心事。
年、年昌樂縣事故救助工作連續兩年位居濰坊市第一名。“救急難、保平安、惠民生、促穩定”,昌樂縣最大限度發揮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積極作用,努力控制交通事故引發的“次生災害”,有效化解了潛在社會矛盾。“快處警、快救助、快處置”交通事故全流程服務模式,發揚了將“矛盾源頭化解、消除在萌芽”的“路上楓橋經驗”。
昌樂縣公安局搭建“一站式”服務平臺,專門配置民警4名、調解員18名,吸納心理服務人員、律師等法律工作者68名,幫助指導當事人及時、高效解決糾紛,努力實現矛盾隱患源頭化解。他們還發動和依靠群眾,處理交通事故引發的矛盾糾紛。昌樂縣喬東村交通勸導員馮愛群是一名老黨員,工作中積極配合救助開展,多次聯系保險、醫院等到社區實地講解惠民救助政策,先后幫助協調解決實際困難16次,搭建了公安機關和農村群眾的橋梁。
昌樂縣公安局積極探索實踐,及時化解了因交通事故引發的矛盾糾紛和信訪案件,有力地促進了社會穩定。年以來,昌樂縣因交通事故引發的信訪投訴下降60%以上,群眾滿意度穩步提升。昌樂縣公安局交警大隊連續三年被山東省公安廳評為交通事故預防先進集體,年12月被公安部表彰為“全國公安機關成績突出交警大隊”。(來源人民公安報記者劉以村)
編輯:李巖
審核:李珊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