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樂縣,隸屬山東省濰坊市,位于山東半島中部,東距海濱城市青島公里,北離渤海80公里。環渤海經濟圈與山東半島城市群的交匯點,是內陸通往膠東沿海地區的咽喉地帶。膠濟鐵路、濟青高速公路、國道等貫穿境內。是國務院批準的沿海經濟開放縣,也是著名的藍寶石之都。土地面積平方公里,總人口63.8萬人(年)。政府駐地城關街道。年,昌樂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9億元,增長6.7%。年2月13日,獲得年度全國“平安農機”示范縣稱號。年7月29日,入選年重新確認國家衛生鄉鎮(縣城)名單。當然昌樂縣自古至今也是人才輩出,今天小編就來帶大家了解其中較為知名的六位,也歡迎各位朋友補充,讓我們銘記那些在歷史上作出貢獻的名人。
第一位:劉振興
劉振興先生年9月14日生于山東昌樂,年畢業于南京大學氣象系,年9月參加工作,年11月22日加入中國共產黨。年在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獲得副博士學位,先后工作于地球物理研究所二部、應用地球物理所、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他曾任中國地球空間雙星探測計劃首席科學家、國際地磁和高空物理協會(IAGA)中國委員會主席、COSPAR中國委員會委員、歐洲空間局Cluster科學系統指導委員會委員、國際宇航聯(IAF)小衛星委員會委員、中國空間科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科學院學術期刊研究會副理事長,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年劉振興沖破三十多年來磁場重聯研究的傳統觀念,首次提出流體渦旋誘發磁場重聯的新機制,創建了渦旋誘發重聯理論,為磁場場重聯研究開辟了一條新的途徑。國際同行專家們公認為VIR理論是當前國際上最主要的三個瞬時重聯模型之一。
第二位:閻循觀
閻循觀(-),字懷庭,山東昌邑人。清代著名理學家、教育家、詩人。乾隆七年(),閻循觀年僅十八歲就考中舉人,后講學于麓臺書院。閻循觀在麓臺書院二十多年的時間里,為麓臺書院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乾隆三十四年(年)閻循觀因病去世,年僅45歲。他去世后,韓夢周繼續在麓臺書院從事教學工作。后人把閻循觀與韓夢周,并稱“山左二巨儒”。
第三位:劉善本
劉善本(年-年3月10日),出生在山東省昌樂縣農村,開國少將。年,劉善本在“航空救國”思想的影響下,考入了杭州筧橋中央航校。他畢業后被分配到國民黨空軍八大隊。年,劉善本等二十四個機組人員被送往美國學習,并于年春駕駛一批美國制造的B─24型轟炸機,取道印度回國。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作為中國人民志愿軍航空兵某師師長率部參戰,曾經組織過人民空軍的首例夜襲作戰,并首次使用了電子對抗和照明轟炸的作戰法。他先后任延安總部航空教員、東北老航校副校長、第一航空學校校長、空軍學院領航系主任、華東空軍混成四旅副旅長、航空某師師長、空軍軍訓部副部長、空軍學院副教育長等職,對新中國人民空軍的創建、成長和壯大做出了一定的貢獻,獲一級解放勛章。
第四位:程童一
程童一,男,漢族,年6月生,山東省昌樂縣人。筆名時寧。中共黨員,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軍銜。年畢業于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系市場經濟專業,研究生。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北京軍區善后辦政委。年15歲應征入伍,因愛好新聞報道和文學創作而轉向政工,歷任書記、干事,南京軍區組織部干事、副處長、處長、代理副部長,總政組織部青年局副局長、局長、黨務局局長,陸軍第一集團軍政治部主任。年增補為中國共青團中央委員、常委,中國青年聯合會委員、常委,中國青年研究會常務理事。年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浙江省軍區政治委員;年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北京軍區某集團軍政委。
第五位:王鎮惡
王鎮惡(年6月11日-年3月7日),北海郡劇縣(今山東省昌樂縣)人。東晉末年名將,前秦丞相王猛的孫子。出生于長安,愛讀兵書,長于謀略,處事果斷。前秦敗亡后,隨從叔父王曜投奔東晉,客居于荊州,起家臨澧縣令。義熙五年(年),受到太尉劉裕賞識,授太尉參軍,參與作戰,頗有戰功。義熙八年(年),拜振武將軍,平定荊州刺史劉毅,冊封漢壽縣子。義熙十二年(年),消滅荊州刺史司馬休之,加號游擊將軍。義熙十二年(年)八月,聯合名將檀道濟北伐,攻克洛陽、潼關和長安,滅亡后秦。遷安西司馬、馮翊太守,輔佐桂陽公劉義真鎮守長安,受到太尉劉裕猜忌。義熙十四年(年)正月,王鎮惡遭到殺害,時年四十六歲,獲贈使持節、左將軍、青州刺史、龍陽侯,謚號為壯,配享宋武帝廟庭。
第六位:劉錫誠
劉錫誠,山東昌樂人。中共黨員。年畢業于北京大學俄羅斯語言文學系。歷任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研究和編輯人員,新華通訊社翻譯部、對外部及國內部翻譯、編輯、記者,《人民文學》文學評論組組長,中國民間文藝協會黨組書記、副主席,《民間文學》、《民間文學論壇》、《評論選刊》、《中國熱點文學》雜志主編,中國文聯理論研究室研究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顧問,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旅游文化學會副會長,中國俗文學學會第三屆副會長、第二屆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