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充分展示廣大政法干警忠誠使命、牢記宗旨、公平正義、無私奉獻的精神風貌,引領全市政法戰線奮發進取、勇爭一流,市委宣傳部、市委政法委聯合開展了年“鳶都政法英模”暨“濰坊最美政法工作者”選樹宣傳活動。參照法院系統、檢察系統、公安系統、司法行政系統在職在編干警數量比重,經動員、推薦、評審、研究和公示環節,選樹宋宗明等20名同志為“鳶都政法英模”、崔福濤等60名同志為“濰坊最美政法工作者”。壽光市司法局張慶祥同志入選年度“鳶都政法英模”。
年“鳶都政法英模”名單
法院系統(4人)
宋宗明市中級法院未審庭庭長
姜志偉奎文區法院立案庭庭長
燕華壽光市法院稻田法庭庭長
劉恩科高新開發區法院立案庭負責人
檢察系統(3人)
谷紅艷市檢察院第一檢察部副主任
郭曉丹壽光市檢察院第一檢察部主任
邱玉高密市檢察院第四檢察部主任
公安系統(10人)
桑慶忠市公安局指揮中心副主任
陳常浩市公安局刑警支隊二大隊副大隊長
李明市公安局濰城分局城關派出所所長
裴巍市公安局寒亭分局禁毒大隊三中隊副中隊長
鐘耕威青州市公安局譚坊派出所負責人
楊國秀安丘市公安局黨委委員、副局長
劉偉高密市公安局南關派出所所長
祝言波昌邑市公安局刑警大隊大隊長
劉義村昌樂縣公安局黨委委員、交警大隊大隊長
戴曰濤市公安局高新分局特別勤務中心副主任
司法行政系統(2人)
張慶祥壽光市司法局文家司法所所長
孫吉利高密市司法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市國家安全局1人
張慶祥同志簡要事跡
張慶祥,年2月出生,現任壽光市司法局文家司法所所長、壽光市文家街道人民調解委員會主任。年—年連續三年獲市政府嘉獎,先后被評為壽光市優秀政法干警、-年濰坊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先進個人、濰坊市優秀人民調解員、全國司法所模范個人。
01
傳統文化融入矯正教育,讓他們“從外到內”轉變
日前,一堂傳統文化教育課在文家公共法律服務中心舉行,在冊的社區矯正對象一個不少,大家聽得全神貫注,很多人被授課內容感動得流淚……“集中學習之前我先備課,課上講完必講內容,再進行傳統文化的講解學習。”張慶祥介紹說,司法所每個月都會組織轄區的社區矯正對象進行集中學習。為了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從年開始,他創新社區矯正管理方式方法,嘗試把傳統文化學習貫穿到社區矯正對象教育中,開展了一系列的傳統文化宣教活動,引導他們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讀原著、學原文、談感想、悟體會。
此外,司法所還多次邀請壽光市傳統文化宣講團老師為社區矯正對象解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組織社區矯正對象為孤寡老人開展“潔居行動”等公益勞動,引導他們感恩社會、回饋社會,增強社會責任感。“既充實了教學內容,又凈化了社區矯正對象的心靈,讓他們開始自覺改變。”張慶祥說。
經過兩年多的傳統文化教育,轄區社區矯正對象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大大提高。文家街道北馬店村的矯正人員李某,每逢走到壽光邊界時都會主動與張慶祥電話聯系,主動報備、接受監管;每天在市場收菜的張某,連續幾天收不到索求報送定位的信息時,都會主動報備自己近期的情況;胥某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在完成創業夢想的同時,熱心公益事業,不斷傳遞向上向善的思想理念……
張慶祥常說,法律學習和傳統文化剛柔并濟,社區矯正對象雖然觸犯了法律,但他們也需要關心,需要尊重。工作中,他注重以心對待、以誠幫教、以情感化,自學《弟子規》《孝經》等優秀傳統文化讀本,把傳統文化教育引入社區矯正對象管理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02
“群眾有任何法律咨詢,咱都有義務解釋明白”
“大姐你好,我是文家司法所的工作人員,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讀本,今年正式生效,里面不僅有法律條文還有案例小故事,以后遇到什么法律問題都可以查閱,再有不懂的隨時聯系我……”日前,張慶祥在鄉村大集開展普法宣傳,隨著法律讀本遞上的還有他的名片。“文家街道56個村,張所跑了不止一遍,村里的老百姓基本都有他的電話。”旁邊的同事說,張慶祥有兩大愛好:愛公開電話、愛管閑事。每每接到村民們各種法律問題的咨詢,他總能用最通俗的語言幫村民解答。
除了給村里的老百姓普法,鎮上的機關干部也都被他“洗禮”過。張慶祥經常邀請律師或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圍繞基層工作常用法律知識,對街道機關干部和村“兩委”成員開展法治講座。為了實現普法宣傳的全覆蓋,張慶祥絞盡腦汁,創新作為。他不僅擔任了一所學校的“法治校長”,還牽頭組織完成了轄區內所有學校的“法治校長”聘任工作。同時,定期組織師生到禁毒教育基地參觀學習,開展法治講座,每年受教育面達1.5萬人次。
久而久之,在張慶祥的引導下,在文家街道,群眾遇到煩心事、揪心事時總會想到他,也慢慢學會了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的好習慣。
03
“服務群眾是本分,法治和諧是目標”
群眾事無小事,張慶祥堅持以法律為依據,不偏袒任何一方,將心比心,用真情感化當事人,憑著公心、熱心、耐心,將一件件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
“這個項目選址影響大棚采光,堅決不能建!”前不久,一建筑工地附近6個蔬菜大棚的種植戶氣沖沖找到張慶祥“評理”。原來,正在建設的項目給蔬菜大棚造成遮陰,影響蔬菜產量和品質,而雙方就“損失數額認定”達不成一致。一次次查閱資料,一次次耐心解釋,一次次邀請專業機構進行測量、鑒定,最終,糾紛圓滿化解,項目施工順利進行。后鄰要蓋房,與其有多年糾紛的前鄰出面阻止,數次走訪談心,雙方長達30多年的“心鎖”終于打開……類似矛盾糾紛調解,張慶祥習以為常。
“你天天這么忙,不累嗎?”
“累,當然累。”
“調解矛盾糾紛,難嗎?”
“難。正是因為難,老百姓才需要我們‘司法行政人’。”
……
一問一答,盡顯“司法人”的責任擔當。在張慶祥看來,“忙”就是他的責任。
腳下有多少泥土,內心便有多少真情。在多年的司法行政工作中,張慶祥用腳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化解矛盾,用良心守護公正,他跑遍了田間地頭,與村民拉家常、說真話、講道理、普法律。在他的努力下,有過迷失的浪子改過自新,有矛盾的夫妻重歸于好,有糾紛的鄰里握手言和……“作為一名司法行政人,盡自己最大的能力服務好群眾是本分,這份工作沒有捷徑,只有實實在在,才能讓群眾感到踏實,讓社會更加和諧。司法行政人的幸福和自豪,都來自百姓的認可和滿意!”張慶祥說。
原標題:《喜報!壽光市司法局張慶祥同志入選“鳶都政法英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