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初磊
山東省人民政府近日發布年省重大項目名單,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在個省重大項目中,鄉村振興項目占了5席,其中4個為省重大實施類項目、1個為省重大準備類項目。
“十四五”規劃實施的關鍵之年,被提上日程的鄉村振興項目將如何展開?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怎樣推進?對此,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史曉浩表示,“‘十四五’時期是全省城鄉融合發展向高質量轉型升級的重要時期,山東各地鄉村產業特色化升級,從農村側為城鄉融合發展提供了更大支持,農民收入將依托產業多元化顯著增加,并帶動鄉村物流、產業園區等一批基礎設施升級改造,為農業興、農村美、農民富賦予新動能!
5個省重大項目提上日程
年山東省重大項目名單中,鄉村振興項目分別為:昌樂裕昌農業有限公司白浪河鄉村振興示范區項目(年產瓜果蔬菜1.2萬噸,年接待游客30萬人次);冠縣匯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冠縣匯源鄉村振興產業園項目(年產濃縮汁、利樂飲品、瓶裝水、靈芝系列飲品43.9萬噸,孢子粉萬袋,孢子油萬瓶,無菌果袋3億個);鄆城縣黃河流域宋江湖生態旅游區暨鄉村振興產業融合發展帶建設項目(總建筑面積6.7萬平方米);濟寧嘉園投資有限公司嘉祥縣鄉村振興產業園建設項目(總建筑面積12.3萬平方米)及山東一品農產集團有限公司綠色高端調味品智能制造鄉村振興項目。其中,山東一品農產集團有限公司綠色高端調味品智能制造鄉村振興項目為重大準備類項目,其余4個為重大實施類。
對于年省重大項目,通知要求,完善推進機制,各級、各部門要密切協調配合,加大項目服務支撐力度,形成省重大項目推進合力。要健全“要素跟著項目走”機制,強化要素資源保障和政策支持,加快推進規劃、土地、環評、能評等前期工作落實,推動項目依法合規開工,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這也意味著,前述5個鄉村振興項目落實落地投資將提速。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基礎。山東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副研究員樊祥成表示,“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要聚焦產業促進鄉村發展,年山東省重大項目中的5個鄉村振興項目都是產業發展類項目,也體現了這一基本邏輯。”他分析,鄉村產業振興的基本路徑是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從上述5個鄉村振興項目來看,有的側重于發展農產品加工,有的側重于發展鄉村旅游,但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走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之路。這些項目的落地實施,有利于發展縣域富民產業,有利于讓當地居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
經濟導報記者采訪獲悉,作為年山東省級雙招雙引項目,冠縣匯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冠縣匯源鄉村振興產業園項目基建施工年已經開始。項目總投資6.8億元,已累計完成投資2.85億元,項目占地畝,建設廠房及配套設施19.1萬平方米。新上濃縮汁生產線、果漿生產線、利樂生產線、無菌生產線、瓶裝水線、靈芝系列飲品深加工線、水果分選線、靈芝培養基原材料加工生產線8條。截至目前,生產車間主體改造已完成,利樂A3線一條已投入生產,西得樂水線已調試并試機正常,建設工程量已完成95%。
圖為冠縣匯源鄉村振興產業園項目
農業產業帶區域協作力度加大
鄉村振興的活力,體現在各地城鄉融合的具體實踐中。經濟導報記者從山東省發展改革委城鎮化發展指導處獲悉,在城鄉融合、區域產業發展上,山東各地已經探索出了豐富的經驗和做法。
例如,日照市莒縣探索以經濟開發區為龍頭、以特色產業聚集區為補充的 “一區多園”發展模式,帶動城鄉產業優勢互補、融合發展。莒縣整合了現有國企資源,成立莒縣城發集團有限公司,與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實行政企分開、政資分離,從金融、信貸等方面保障支持園區建設,并鼓勵城投、土發集團等縣屬國有企業及浩宇集團、金禾博源等實力民企,參與到園區建設運營之中,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資體制。
臨沂市莒南縣以當地原有的特色茶產業為基礎,走規;、產業化路子,通過建設田園綜合體,促進了就地就近城鎮化。在具體實踐中,莒南把60平方公里21個自然村2.8萬人口作為有機整體,統籌做好產業規劃、總體規劃、風貌設計等。整合土地資源,開展農戶土地流轉整合和宅基地使用權轉讓入股,新增耕地3余畝,節余集體建設用地3余畝,土地實現規模化。建設“萬畝茶園”,當地茶產業經營方式由小而散升級為大而精,邀請農業專家指導茶園套種農作物,年均產值0余萬元,增加村集體收入余萬元。通過強化品牌建設,莒南引進知名茶企與當地15個村集體成立合作社,對茶葉、農產品打包進行品牌建設,探索高端茶的電商模式,洙邊鎮如今就成為“南茶北引第一鎮”。
史曉浩認為,當前,經濟全球化出現一些新變化,對區域經濟競爭力提高提出了更高要求。山東農業產業帶區域協作力度進一步加大,在特色化、數字化、高端化層面,實現新的整合,攥指為拳,實現要素優化重整,促進農業接二連三、價值顯化,將引領新一輪鄉村產業振興持續發力。
發力六大優勢特色產業帶
“十四五”時期,是山東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的關鍵階段。年12月27日,山東省政府印發了《山東省“十四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其中明確,“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范省、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先行省、推進現代農業強省建設引領省”的發展定位。
樊祥成認為,促進鄉村振興、打造齊魯樣板,必須從我們最擅長、最有優勢的方面入手。山東作為農業大省,產業化經營水平高、特色農業發展好、設施農業走在前列。如今,很多地方通過發展農業實現了富民強村,甚至全域一體化振興。因此,山東可以充分利用這樣的優勢條件,立足農業促振興建樣板。
在發展布局上,《規劃》堅持城鄉互補與工農互促統籌規劃,堅持農業現代化與農村現代化一體設計,堅持全面布局與重點突破協調推進,堅持梯次發展與節點引領相互促進,加快形成“區域產業協同、集群創新引領、縣域全面統籌、百園優化提升、千鎮融合互動、萬村示范輻射”的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格局。
其中,在區域產業協同上,綜合考慮資源稟賦、經濟水平、市場需求、產業基礎等因素,以農業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基準,深化區域產業發展定位,全面推進農業數字化轉型,重點打造六大優勢特色產業帶:
魯西平原糧食畜牧產業帶。重點在菏澤、聊城、德州、濱州等市,穩定發展優質小麥生產,擴大飼用玉米種植,加快發展草食畜牧業,實現農牧結合、種養循環。
黃河流域生態農業產業帶。重點在東營、濟寧、聊城、濱州等市,加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修復,大力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實現特色產業與生態環境和諧發展。
沿海地區海洋漁業產業帶。重點在青島、煙臺、威海、日照等市,優化海水養殖空間布局,加快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發展遠洋漁業,推動深遠海智慧養殖,實現海洋漁業綠色健康發展。
膠東半島高端農業產業帶。重點在青島、煙臺、濰坊、威海、日照等市,充分發揮瀕臨日韓優勢,推進地方農業對外合作綜合試驗區建設,大力發展現代種業,集約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打造國際知名品牌,實現農業創新引領、開放發展。
泰沂山區特色農業產業帶。重點在泰安、棗莊、臨沂、淄博等市,立足丘陵山區立體空間優勢,大力發展水果、茶葉、中藥材等特色種植,積極發展林下經濟,創意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實現鄉村產業多元融合發展。
膠濟沿線數字農業產業帶。重點在濟南、青島、淄博、煙臺、濰坊等市,建設一批智慧設施農業應用基地、數字農業產業園區,推進農業生產經營數字化轉型。
樊祥成建議,在打造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過程中,要消除農業發展中生產要素錯配、閑置、低效的現象,引入關鍵性生產要素,激發出產業發展的潛能,“使原來發展不起來的產業能夠發展起來,使有意愿、有能力加入產業鏈條的農民能夠加入進來,并制定科學合理的利益聯結機制,保障其分享產業增值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