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有各類學校3.77萬所,各類在校生萬人,教職工萬人,其中不乏有許多優秀的教師、校長,還有培養出許多國之棟梁的名校,為了宣傳典型、表彰先進,山東省教育廳聯合鳳凰網共同發起“齊魯名師·名校·名校長高端訪談”系列活動。通過名校巡禮、名師訪談、對話名校長系列主題活動,從濟南啟動,16個地市巡禮,充分展現各地市各高校的發展歷程,分享教書育人的經驗成果,發掘辦學治校的先進理念,積極打造齊魯名師、名校、名校長這三名工程、三名品牌、三名亮點。
待16個地市訪談結束后,將“圍繞總結示范新成果,服務山東教育新發展”,做好活動成果的提煉總結,好的經驗做法在全省進行推廣,把“一枝獨秀”變成“滿園春色”,讓高端訪談活動成為響當當的教育宣傳品牌。
作者
徐佳
編輯
刁博雅
攝影
王金奎、景浩恒
沃野千里平疇,山水縱橫毓秀。說起山東省昌樂縣很多人都知道,這里有三寶:一寶是潤澤晶瑩價值連城的藍寶石;二寶是甘美多汁的昌樂西瓜;第三寶則是聲譽全國的昌樂教育。說到昌樂教育,又不得不說說昌樂二中以及其所在的教育集團。連續十年高考成績突破全縣第一,本科升學率達90%以上,一到招生季,望子成龍的家長們就將明澈的目光引向昌樂二中,每年都會有大批來自北京、貴州、內蒙古以及本省內濟南、青島等多地的學子聞名而來,匯成了昌樂教育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作為這所名校的掌舵人,趙豐平從年接棒昌樂二中校長至今,一直堅守讓每個孩子的一生成為一個精彩的故事為宗旨,不惟模式唯高效,打造了“高效課堂”,讓學生走出“時間+汗水”“拼命+玩命”的泥淖,讓教師告別滿堂灌、填鴨式的固式教學,回歸教育本質,深化課程研究,在課程建設、課堂改革、學生德育等多個方面進行了大膽的探索,真正讓因材施教落地生根,撬動學生生命成長。從當年那個初出茅廬的師范生,到如今漸漸把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理想融入到教育事業當中的名校長,教育已然完全融入到趙豐平的生命,鐫刻在他的血液里。本期,帶你走近這位做真教育,真做教育的人氣校長。以人為本,追求大思路
學校是一個啟迪智慧、滋養性靈的生命場。而在昌樂二中這個“場”里,每個學生每年能讀50本書、人人可以拿出一件可以參賽的美術作品、都會一門拿得出手的樂器,明明學習不是應對考試,但是學生門門功課名列前茅。在外人眼中,昌樂二中滿透著“魔力”,作為學校的掌舵手,趙豐平表示,“教育就是把不同的孩子變得更加不同,而不是把不同的孩子變得相同,昌樂二中的教育就是讓每個孩子的一生成為一個精彩的故事。”多年來,趙豐平在這片教育的沃土上,積極探索現代化教育改革,深化課程研究,在課程建設、課堂改革、學生德育等多個方面進行了大膽的探索,為基礎教育改革帶來了陣陣清風……年,還不到19歲的趙豐平,便以優異的成績從一所中等師范學校畢業,分配到昌樂二中教英語。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趙豐平發現,許多智力相差不大的學生,成績反差卻十分巨大。有一些拼體力、耗時間的學習方法,害慘了學生,能否幫他們找到一個事半功倍的學習方法,讓學習更有效率?帶著這樣樸素的想法,年,趙豐平開始在所教的班級推行了“八環節教學法”,此學習法推行后,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八環節教學法”開始風靡昌樂并被省內很多學校采用,被師生們稱為打開知識之門的“金鑰匙”。年,趙豐平接棒昌樂二中校長,雖然學校管理千頭萬緒,但他卻依然心牽課堂,心系學生。趙豐平堅信,課堂是教育教學的主陣地,有什么樣的課堂就有什么樣的教育,沒有課堂的真正高效,所謂的“素質教育”就只能是小打小鬧的點綴,甚至會淪為加重學生課業負擔的“幫兇”,教學就永遠走不出時間+汗水、拼命+玩命的泥淖,就這樣,趙豐平開始以學生為中心,開放課堂并在去了兩次歐洲考察后,為課堂“嫁接”瑞典經驗,在課堂中加入小組合作模式,而這正是后來走向全國的——“高效課堂”。教育課堂經過十幾年的的艱難探索,經歷了以“三段六步”課堂模式為代表的1.0版本、強調“重心回歸”和“學習超市”的2.0版本、以“任務驅動、情境體驗、真實探究”為課堂基本要求的3.0版本,目前已經走向線上線下高度融合、學生學習自由自主的4.0版本,即BAY智慧課堂。BAY課堂上,學生可以自主選擇學習方式與學習內容,學習內驅力得到充分激發。教育課堂堅持素養立意,實現了學生由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的轉變。教育課堂的創新發展是教育深化課程改革的重要落地舉措,更是教育實現創生發展的內涵所在。目前,圍繞“教育育人課堂”為核心的“教育集團”已在國內外開辦了17所全日制學校,教育已經形成了集教育價值觀、教育課程、教育課堂.教育管理為一體的系統化育人體系。“這不是我們的創造,僅僅是對國家政策的落實,也就是國家畫了一個規劃圖,明確了方向,我給搞了一個施工圖,領著施工隊來施工,僅此而已。”趙豐平說。種種嘗試對于當前的教育來說無異于破冰之旅,但在趙豐平看來,教育者的使命就是回歸教育本真,昌樂二中的教育改革為了教而改,而非為了考而改,“教育最終培養的是具有‘中國心、世界眼’的中國人,在以后面對未知的世界,能夠有正確面對新生活,解決新問題,學習新知識創造新幸福的能力和勇氣,這才是教育的本質。”趙豐平說。著眼素質,追求大完美
人們常說,成功只屬于那些敢于冒險的人。于趙豐平來說,教育改革要敢于嘗試,勇于創新,條條大道通羅馬。在任校長的這么多年里趙豐平曾在初高中六年連讀實驗班進行大膽嘗試:“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寫萬篇文,做萬件事”,走進“社會大課堂”,每人學會一樣樂器“將生命奏響”,把一切校園活動交給學生。此外,還開展了“生存·生活”實踐周:遠赴青島“面向大海”,以“走”為主題的野營拉練——挑戰生命極限,登泰山,游三孔——尋根中華文化……他認為,教育需要從修煉“學習品質”抓起,他把這個嘗試命名為“人性鍛造工程”。并在校內打造書香校園,趙豐平曾經說過“一個人的閱讀史就是他的精神成長史,自由呼吸著書香的孩子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金子一樣的中學時光應該閱讀金子一樣的圖書。”培養具有“書卷氣”的孩子,“書香氣”的校園,也是昌樂二中一直在追求的教育境界。目前,昌樂二中學校圖書館擁有書籍28.5萬冊,并訂閱了種報刊,讓學生暢游書海。為了解決學生沒有時間讀、學生沒有好書讀、學生不知如何讀這三大頑癥,學校特將閱讀變課程,還專門制定了《山東省昌樂二中閱讀課程標準》,初中每周10節閱讀課;高一、高二每周6節閱讀課;高三每周4節閱讀課;初中每年讀40本書;高中每年讀30本書。此外,學校還開發了校本課程,打造學生銘記終生的教育。愛因斯坦曾經說過:“什么是教育?當你把受過的教育都忘記,剩下的就是教育。”昌樂二中的校本課程,尤其是社會實踐課程,能給孩子們銘記終生的教育,為他們人生的大廈奠定堅實的基礎。“教學生三年要為學生三十年著想,教學生六年要為學生終身幸福奠基”,機械教條、生硬灌輸,永遠不能震撼學生的心靈,永遠不能在他們成長的心路歷程上留下痕跡,只有被靈魂接受的東西才能成為教育的瑰寶。目前,昌樂二中開發并審核了種合格校本課程,現已開設種供學生自主選擇。如山東省鄉土地理研究、航天技術與發展、人工智能研究等,實踐型課程如進城下鄉“走”——長途野營拉練、揭秘火山群、參觀寶石加工廠等。“當校長,應該有自己的情懷。我的情懷是辦有價值的教育、辦學生自主成長的學校。”孟子曾經說過,人人皆可成堯舜,在昌樂二中,成績從來不是論英雄的標尺,個性的發展才是學生的舞臺,學生通過挖掘自己的潛能,撬動生命成長,就是昌樂教育對學生的成全。文化治校,追求大視野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興衰,教師為本。在昌樂縣,昌樂二中的師資條件不是最好的,但老師們的干勁卻是一流的。談起與他并肩多年的伙伴,趙豐平清澈的目光變得有些濕潤,他說,“我發自內心的感激我的伙計們”。多年來,趙豐平重視對于教師團隊的建設,把教師當作戰友、家人來看待,在師資隊伍的培養上,他也不惜花費大量的精力和金錢。他說,要讓每個教師都有尊嚴的生活和工作,他先后聘請全國知名專家、學者多人來校傳經送寶,選派領導、老師多人次走出國門、校門交流學習。“現在崇尚精彩、拒絕平庸,做教育家、不做教書匠已經內化為每一個教職員工的價值追求。”趙豐平說。作為一校之長,趙豐平不做牧羊人,甘做領頭羊,做老師的老師,一直堅持文化治校,在全校啟動“園丁讀書鍛造工程”,不定期開展讀書研討會。雖然從教師到校長的角色變了,但是趙豐平的那顆教育初心卻一直未變,在他看來,做老師的老師,由老師將其教學精華傳授給學生,是與他站在講臺是一樣的。趙豐平還善于為每一個教師搭建成長的舞臺。給每一位老師提供可以施展自己才華的舞臺。高效課堂教學能手評選,開展教學競賽、課堂教學效益月、青年教師基本功大比武活動,學校名師、十佳教師、優秀教師評選……這些都為優秀教師成長鋪設了快車道。風雨30余年,彈指一揮間。角色在變,但是趙豐平的教育初心卻始終未變。身處校園內,從最開始學生親切的稱他為“趙哥”、到后來“趙爸爸”、“趙爺爺”,銀亮的發絲染白了雙鬢,身邊的學生換了一屆又一屆,但是趙豐平仍懷一顆赤子之心,繼續續寫著他的教育故事……齊魯名師·名校·名校長原創出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授權轉載請聯系我們預覽時標簽不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