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元工資,還管吃住,咱莊稼人也當上了‘講師’。”談到參加職業農民培訓后的好處,昌樂縣寶都街道蔡辛村村民田明昌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悅。
和田明昌一樣,越來越多的“泥腿子”走進了教室。在培訓中,昌樂縣社著重突出了標準化生產、土壤改良、科學用肥用藥等內容,并先后從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培訓中心、醫院等單位引進培訓老師,針對本縣西瓜、甜瓜、西紅柿、辣椒等主要經濟作物,分別編寫了標準化生產培訓教材,并制成了電子課件。除了送教上門、田間辦班、現場服務的培訓方式,縣社還利用講習所網站及 近年來,甜瓜產業在該縣取得了較快的發展,相對較高的種植收益,讓越來越多的農民選擇種植甜瓜。如何才能提高產量,提升品質,并解決勞動力短缺等問題,當地的瓜農陷入了困境。
面對這一情況,昌樂縣社探索開展了甜瓜種植全產業鏈條服務模式,縣社引進了河北雙星種業有限公司研發的甜瓜品種,與農民合作社里主動愿意進行托管的種植戶簽訂托管協議,開展種子供應、技術指導、農投品供應、產品銷售等全方位服務,與3家合作社的畝土地、戶甜瓜種植戶進行了簽約。
在甜瓜生產的3個月內,縣社加強對種植環節的管控,確保不施用違禁農資,實行產品編碼制度,做到一個產品一個編碼,確保質量可追溯。同時,縣社大力開展網上交易,在5月份產品集中上市時每天通過電商的銷售量達到箱、斤左右,開辟了產品銷售的新渠道。今年該縣甜瓜畝產量達到0斤,每斤價格比市場價高0.2元,畝收入在1.5萬元以上。在此基礎上,縣社正依托昌樂齊城農資等公司組織玉米、花生等種植戶進行全程托管。
產品安全把好農資經營服務關“我原先1畝地用15袋化肥,現在只用6袋就夠了,產量都能達到00斤。”大姜種植戶劉世德高興地對記者說,“這都是供銷合作社的技術人員到田間地頭開展技術指導帶來的成果。”
一直以來,昌樂縣社的3個測土配方施肥推廣團隊一直活躍在鄉村田野中,兩年來,共采集土樣0多個,實施測土配方施肥服務地塊10萬畝,每畝減少化肥施用量20%以上,既減少了農民的投入,又優化了土壤結構,有效減少了過量施用化肥的污染。
為保障農產品的質量安全,縣社將農業投入品的管控作為保證農產品安全的關鍵環節,縣社通過把打造安全農產品和實施放心農資工程緊密結合起來,對系統內的農資經營進行全程管控。同時,通過建立高毒農藥儲備管理使用制度,設立了儲備庫,健全農藥使用臺賬,成立專業的施工作業隊伍,配備統防統治器械,實行統一的病蟲害防治,杜絕高毒農藥流到市場上,保證用藥環節源頭可追溯、信息可查詢、流向可追蹤。
“信息來源:《中華合作時報》
作者:張傳勛陳獻春
本期編輯:任智超中華合作時報·新媒體榮譽出品商務合作:-預覽時標簽不可點收錄于話題#個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