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濰坊10月27日消息(記者李欣劉穎超)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鄌郚鎮位于山東省濰坊市昌樂縣,是一個因吉他而聞名中外的“網紅”小鎮,這里是一大批國產品牌樂器的故鄉,被譽為“中國電聲樂器基地”,電吉他的產量占到了全國的三成以上。這里也是國際知名樂器品牌芬達等的代工地,產品銷往韓國、日本、美國、歐洲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10-04新聞和報紙摘要全文
今年夏天,位于貴州大山深處的海嘎小學,因為組建搖滾樂隊走紅網絡。遠在兩千多公里外,位于鄌郚鎮的一家樂器品牌創始人趙豐德也看到了這段視頻,他沒想到,幾年前向貧困山區捐贈的樂器,會以這樣的方式再次出現在眼前。
趙豐德:老師問同學們,你們知不知道這是一個什么樂器?他說知道,這是鋼琴,拿著吉他叫鋼琴,然后給他糾正過來,這是叫吉他,它的歷史,它怎么樣延續到我們現在。
趙豐德帶到貧困山區的吉他,產自山東省濰坊市昌樂縣鄌郚鎮。昌樂縣副縣長郭雪梅介紹說,80年代末,韓國的一家樂器經銷商在當地成立了一家合資樂器公司,經過40多年的發展,鄌郚已經成為國內外知名的“吉他小鎮”,每年的電吉他產量超過80萬把,占全國總產量的三分之一,營業額高達15億元。昌樂縣鄌郚鎮*委副書記呂海偉說,鄌郚小鎮,已經成為世界吉他產業上不可或缺的一環。
呂海偉:這個體量應該說是比較大,現在我們每年出口的量,初步估計已經接近上百萬(把)了。
一把琴出口價元人民幣,在國外卻能賣美元。過去的十年中,在當地龍頭企業的帶領下,他們舍棄了“代工求量”的發展思路,不斷鉆研和提升產品質量。
小鎮上一家樂器工廠負責人馬穎:我們不抄襲,自主設計,自我創新,其實無論是傳統的營銷方式,還是現在的電商模式,都能找到適合我們自己產品的相對應的市場。
為了幫助更多企業實現“品牌突圍”,“十三五”期間,鄌郚鎮還建設鄌郚樂器創業園,集樂器研發、生產制造、電子商務、倉儲配送于一體。如今鄌郚鎮已擁有了40多個自主樂器品牌。
昌樂縣副縣長郭雪梅說,要想把產業做大做強,不僅要守住海外市場,更要重視國內市場的巨大潛力。
郭雪梅:其實我們國內就是一個大的市場,我們下一步要深度地與文化產業融合,把產業做優、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