窩鋪村圖片來源:昌樂旅游局
明媚春光中,走進昌樂縣高崖水庫庫區窩鋪村,迎面的鏤空石磚影壁墻鐫刻著“窩鋪人家”四個大字,村前有文化健身廣場、仿古戲樓和亭臺香榭,村后有休憩花園,白蠟、櫻花、石楠等綠化苗木正抽芽吐翠,水車、溪流增添了村莊的靈氣,整個村莊充滿“小橋流水人家”的詩意,而這只是窩鋪村鄉村振興的一個美麗縮影。
窩鋪村是高崖水庫庫區一個典型的移民村,近年來,該村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秉承著無私奉獻、艱苦奮斗、戰天斗地的“高崖水庫精神”,憑著做大做強芋頭產業、做足旅游文章、傳承紅色基因,蹚出了一條生態富民之路,綠水青山生出了金山銀山,村民的日子也如芝麻開花節節高。
窩鋪村圖片來源:昌樂旅游局
年因修建高崖水庫,窩鋪村整體搬遷,雖說搬遷后窩鋪村的耕地是山嶺薄地,但勤勞的村民還是讓薄地生出了“金疙瘩”。“高崖水庫的優質水源和天然的沙質土壤能培育出優質芋頭,經過近40年的努力,我們現在是遠近聞名的芋頭產業帶頭村、示范村。”村黨支部書記張紀國介紹到。在窩鋪村的帶動下,整個高崖水庫庫區的芋頭標準化種植快速發展,高品質“白塔”牌芋頭暢銷全國,并出口美國、日本、韓國及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村民的收入也年年攀升。
窩鋪村圖片來源;昌樂旅游局
進入新時代,窩鋪村的發展腳步沒有停歇,年以來,窩鋪村依靠芋頭主業,憑借山水一色,通過“黨支部+合作社”“生態+文化+旅游”模式,充分利用地理區位、生態環境和人文資源等優勢,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引入社會資本,系統規劃建設了窩鋪田園綜合體,著力打造窩鋪民俗文化村。
張紀國告訴記者,村里已建成綜合服務區、休閑采摘區、創意景觀區、田園課堂區、高崖水庫紀念館、民宿體驗區、張氏文化區等獨具特色的鄉村游板塊。游客可在休閑采摘區采摘火龍果、奶莓、葡萄;在創意景觀區,參觀“花田喜事”“飲水思源”“汶水觀魚”;在民宿體驗區,體驗精品民宿小屋、農家樂、兒童娛樂沙灘、石碾、吊床等;在張氏文化區,了解窩鋪與張氏一族的悠久歷史和名人軼事……
“作為黨的教育基地的高崖水庫紀念館,是我們村另一大亮點,通過展示修建高崖水庫、南水北調工程、移民搬遷的珍貴老照片、老家什、紀實資料等,再現當年高崖水庫建設、南水北調工程以及庫區移民大義搬遷場景,弘揚繼承高崖水庫精神。”張紀國告訴記者,目前已開展黨員、干部、群眾特別是移民群眾思想政治教育培訓3萬余人次。
“留住鄉土文化,保持傳統村落的自然和地域特色,讓美麗鄉村留住自己的特色和靈魂,是我們一直所追求的。希望通過我們的精心打造,把窩鋪村變成一個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田園,真正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張紀國說。(記者于菲通訊員叢清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