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濰坊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組織召開年第54場新聞發布會,邀請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常祖領,市農業農村局三級調研員趙學新,介紹《關于加快奶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政策相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李傳江主持。
0
1
出臺背景
近年來,我市奶業得到了長足發展,發展基礎更加牢固,目前正處在轉型升級、全面振興的關鍵階段。截至年底,全市奶牛存欄4.38萬頭。奶牛養殖場戶個,其中規模奶牛場75家;奶產量18.54萬噸,有生鮮乳收購站60家。奶牛養殖主要分布在臨朐、寒亭、壽光、昌樂、青州等縣市區。有乳品加工企業5家,以液態奶、噴粉加工為主,主要分布在臨朐、坊子、高新,濰坊伊利乳業有限責任公司收購量最大,其余4家收購量偏低。
經過全市各級畜牧獸醫部門的共同努力,奶業發展取得一定成績,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和短板,主要表現在:
◆一是規模化標準化程度不高。大型奶牛養殖場少,存欄頭以上的奶牛場僅5家,優質奶源基地少。
◆二是產品競爭能力不強。龍頭企業少,盡管伊利等大型乳企已在我市落地生產,但地方乳企影響力不高,大多以原料奶供應為主,產品深加工程度不高,高端產品較少。
◆三是種養結合不夠緊密,養殖粗飼料基地還不能完善配套等。
制定出臺我市奶業發展意見,加快推進奶業高質量發展,對保障供給安全,維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具有十分重要意義。
0
2
主要內容
《意見》分總體要求、工作重點、扶持政策、保障措施4部分,根據國家、省要求,分別明確、“兩個節點”的階段性目標,重點圍繞建設優質奶源基地、提升乳制品品牌競爭力、優化科技支撐和服務、強化全鏈條質量管控、加大政策扶持、加強消費引導等重點措施,培植做強濰坊奶業,實現將我市建成全國優質奶源基地、高端乳制品加工基地和奶產品物流供應基地,奶業整體發展水平走在全國前列的總體目標。
0
3
特色和亮點
《意見》根據國家、省文件精神,立足市情實際,發揮濰坊特色優勢,堅持高點定位、高標謀劃,進一步落實落細具體措施,著力推進全市奶業振興。
目標上緊扣走在前列要求
一是根據我市奶業發展現狀,細化明確具體目標,年,頭以上奶牛規模養殖比重80%以上;奶牛糞污綜合利用率82%以上。
二是增設提高奶牛單產和加強低溫奶、干乳制品發展目標。
三是明確了年的任務目標。到年,大型奶牛養殖場占比顯著提高,奶牛平均單產8.8噸以上,奶類總產量力爭達到80萬噸;頭以上奶牛規模養殖比重85%以上,奶牛糞污綜合利用率85%以上;建成全國優質奶源基地、高端乳制品加工基地和奶產品物流供應基地,奶業整體發展水平走在全國前列。
措施上聚焦高質量發展關鍵
一是建設優質奶源基地。以伊利集團等行業龍頭企業為引領,以奶業大縣為重點,發揮伊利自有牧場的示范帶動作用,引導支持規模奶牛養殖場或養殖大戶與奶農散戶對接合作,提高奶業標準化規模養殖水平和生鮮乳質量安全水平。
二是提升乳制品品牌競爭力。深化與伊利集團等行業龍頭企業合作,支持臨朐伊利乳制品加工廠調整優化產品結構,培育高附加值產品品牌,將我市建成高端乳制品集中生產地。
三是優化科技支撐和服務。加強良種繁育及推廣,構建高產奶牛核心群。依托山東畜牧獸醫職業學院專家人才優勢,加強人員培訓,共同開展重大項目研究。
四是強化全鏈條質量管控。建立健全養殖、加工、流通等全過程乳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立乳品企業“黑名單”制度和市場退出機制,嚴厲打擊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質等違法行為。
五是加強宣傳引導,提高消費者認知度和信任度。引導理性消費,營造良好市場環境。
保障上創新引導支撐方式
一是強化政策支持。引導培育優質高產奶牛,支持適度規模奶牛養殖場改造升級。突出金融支持,引導開展養殖場和奶畜活體抵押等信貸產品創新,推進奶業保險擴面、提標,鼓勵生鮮乳目標價格保險試點。合理安排用地用電保障政策。出臺對新建或擴建規模養殖場進行補貼、實行“飛地稅收”、獎勵建設用地指標等濰坊特有的政策。
二是增強科技支撐。依托山東畜牧獸醫職業學院,通過委托培養或校企建立“二級學院”等方式,為牧場提供充足技術人員和管理后備人才加強人員培訓。
0
4
濰坊市出臺地方扶持政策
《意見》緊扣濰坊實際,出硬招、實招,全力提升奶業核心競爭力。
加大對規模養殖場補助
年—年期間,對新建或改擴建單場飼養規模頭(含頭)—頭的奶牛養殖場(戶),每購進1頭奶牛,市級財政一次性補貼元;頭以上(含頭)的,每購進1頭奶牛,市級財政一次性補貼元。每個奶牛養殖場補貼總頭數不超過養殖場最大設計規模。
對新建單場飼養規模頭以上(含頭)奶牛養殖場的鎮(街道),市級財政按每萬頭每年萬元標準給予補貼,連續補貼6年,每年具體按比例折算。
對新建單場飼養規模頭以上(含頭)奶牛養殖場的鎮(街道),市級財政按每萬頭萬元標準給予一次性補貼,用于“四通一平”補助,具體按比例折算。
實行“飛地稅收”政策
自新建或擴建奶牛養殖場(戶)向臨朐伊利乳制品加工廠提供新增奶源的年份起,連續10年的新增稅收地方留成部分全部用于奶牛養殖場建設補貼和新增存欄奶牛補貼,具體由市級財政統一安排兌現。其中新增稅收地方留成的60%部分用于對新增奶牛養殖場所在地鎮(街道)的各項建設投入補貼;剩余40%部分作為補充市級財政兌現奶業發展扶持政策資金來源之一。
獎勵建設用地指標
對新建單場飼養規模頭(含頭)—0頭奶牛養殖場的,從市級統籌新增建設用地年度計劃中一次性獎勵所在縣市區畝建設用地指標。對新建存欄總量0頭以上(含0頭)奶牛養殖場(單場飼養規模不得少于頭)的,一次性獎勵畝建設用地指標。
0
5
下步工作打算
我市深入貫徹落實國家、省文件精神,落實好《意見》,推動奶業振興。
01
培育奶業龍頭企業
企業興、產業興,乳品企業是振興濰坊奶業的主體。深化與伊利集團等行業龍頭企業合作,盡快建成存欄10萬頭奶牛牧場和日產1噸乳制品加工項目;支持三元、紫鳶、合力等乳品企業發展;培育低溫產品品牌;加快發展奶酪、煉乳等,培育高附加值產品品牌,增強我市奶業核心競爭力。
02
加快優質奶源基地建設
以伊利集團等行業龍頭企業為引領,以臨朐、寒亭、壽光、濱海等奶業大縣為重點,發揮龍頭企業自有牧場的示范帶動作用,提升奶牛養殖集聚區標準化、智能化養殖水平。實行“訂單養殖”,將中小奶牛養殖場戶納入現代化發展軌道。
03
擴大優質飼草料種植
利用好“糧改飼”政策,合理調整糧經飼結構,發展青貯玉米、苜蓿、燕麥等優質飼草料生產。
04
落實好奶業扶持政策
針對奶牛標準化規模養殖、糞污資源化利用、產品結構優化、質量安全管控等重點環節,強化奶業扶持政策落實力度,保證政策資金效果。
05
搞好糞污資源化利用
按照“因地而宜、因場施策、全量處理、綜合利用”的思路,通過實施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配建、種養結合、沼氣利用、生物發酵等方式,不斷探索推廣糞污資源化利用新模式。
06
抓好生鮮乳質量安全監管
推行奶畜養殖和乳品企業質量責任制,強化全鏈條質量管控,建立健全養殖、加工、流通等全過程乳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
相信通過大家的努力,一定能夠形成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多方參與、共同推進的《意見》貫徹落實工作格局,奶業全面振興一定會早日實現。
齊魯晚報記者
近年來,我市以伊利奶業為代表的“濰坊奶”取得快速發展。近期,濰坊市政府與伊利集團又簽署了新建10萬頭現代化奶牛牧場的戰略合作協議。我想細致了解下《戰略合作協議》的內容?
趙學新答
8月27日,濰坊市人民政府與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濟南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協議》是根據國家、省奶業發展意見要求及地方奶業振興計劃制定的,采用以濰坊市為核心、周邊區域協同發展的產業發展模式,建設國家級的種植、養殖、生產加工、冷鏈物流農牧業精品樣板工程。
通過伊利集團自建、合資和雙方共同招商引資,力爭到年底前在濰坊市建成存欄10萬頭奶牛牧場、年底前建成濰坊伊利日產1噸以上奶產品加工三期項目。新建奶牛年平均單產提高到10噸,打造濰坊市百億級奶產業集群,帶動直接就業1萬人以上,優化濰坊奶業全產業鏈布局,將我市建成優質奶源基地、高端乳制品加工基地和奶產品物流供應基地,促進產業振興。
11月30日,濱海、壽光伊利集團兩個萬頭高產奶牛示范項目均已開工,實現了我市萬頭奶牛牧場零的突破,將為推動我市奶牛規模化標準化養殖、保障乳品質量安全、提升我市奶業競爭力、打造奶業強市增添新的動能。下步,按照《戰略合作協議》相關內容,我們繼續尋找合適地塊,建設完成好十萬頭的奶牛養殖基地。同時,加快開工項目的推進,盡快建成投產。
中宏網記者
《意見》出臺后,農業農村局將采取哪些措施,推動我市奶業振興?
常祖領答
下一步,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國家、省文件精神,以落實好《關于加快奶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為抓手,采取以下幾項具體措施,補齊我市奶業發展短板,推動奶業振興。
一是培育奶業龍頭企業。企業興、產業興,乳品企業是振興濰坊奶業的主體。深化與伊利集團等行業龍頭企業合作,盡快建成存欄10萬頭奶牛牧場和日產1噸乳制品加工項目;支持三元、紫鳶、合力等乳品企業發展;培育低溫產品品牌;加快發展奶酪、煉乳等,培育高附加值產品品牌,增強我市奶業核心競爭力。
二是加快優質奶源基地建設。以伊利集團等行業龍頭企業為引領,以臨朐、寒亭、壽光、濱海等奶業大縣為重點,發揮龍頭企業自有牧場的示范帶動作用,提升奶牛養殖集聚區標準化、智能化養殖水平。實行“訂單養殖”,將中小奶牛養殖場戶納入現代化發展軌道。
三是擴大優質飼草料種植。利用好“糧改飼”政策,合理調整糧經飼結構,發展青貯玉米、苜蓿、燕麥等優質飼草料生產。
四是落實好奶業扶持政策。針對奶牛標準化規模養殖、糞污資源化利用、產品結構優化、質量安全管控等重點環節,進一步加大奶業扶持政策落實力度,保證政策資金效果。
五是搞好糞污資源化利用。按照“因地而宜、因場施策、全量處理、綜合利用”的思路,通過實施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配建、種養結合、沼氣利用、生物發酵等方式,不斷探索推廣糞污資源化利用新模式。
六是抓好生鮮乳質量安全監管。推行奶畜養殖和乳品企業質量責任制,強化全鏈條質量管控,建立健全養殖、加工、流通等全過程乳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
濰坊傳媒網記者
這些年,我市生鮮乳制品質量安全不斷得到提高,請問農業農村部門是從哪些地方進行著手,如何進行監管的?
趙學新答
乳品質量安全是奶業的“生命線”。下一步,我們在貫徹落實好《意見》的同時,要在強化監管上下功夫,實行全鏈條質量管控。
一是強化奶牛養殖場和乳品加工企業主體責任。現在乳企非常注重生鮮乳的質量,對合同牧場派員監管,從飼料、用藥、防疫全程指導監管,對生鮮乳批批化驗,從而保證了乳品的安全。
二是建立健全養殖、加工、流通等全過程乳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強化部、省、市、縣生鮮乳定期分級全覆蓋抽檢,依法依規處置不合格生鮮乳。加大抽檢力度,對乳制品生產企業抽樣全覆蓋。今年我們共抽檢生鮮乳批次,合格率%。畜牧主管部門嚴格對生鮮乳收購站、運輸車審批監管,依法取締不合格經營主體。對全市60家合格奶站全程監管,重點監管非法添加違禁藥品等行為,督促乳品加工企業嚴格落實生鮮乳原料“兩證一單”查驗,實施從原料進廠到成品出廠的全過程質量控制。
三是強化各種制度的落實。嚴格落實復原乳標識制度,依法查處使用復原乳但不標識的企業。規范奶吧經營,防范質量安全風險。
四是嚴厲打擊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質、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等違法行為,建立乳品企業“黑名單”制度和市場退出機制。
五是加強乳品質量安全監管信息發布,提高監管透明度和公信力。加強檢驗檢測體系建設,推進檢測資源共享。通過以上措施讓濰坊人喝上放心奶,健康奶,保證人民的身體健康!
編輯|孫小花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權威發布|我市奶業發展按下快進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