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浪河原名白狼河,以源頭白狼山、白狼廟而得名,后演稱白浪河。舊《昌樂縣志·山川》載:“白狼水,《齊乘》云有二源,一出丹山,隋志作白狼山;一出小王莊,平地泉涌如輪,上源合此始大
位于
山東省
濰坊市
奎文區
,
白浪河
上游,南起
白浪河水庫
,北至寶通街,長6.7公里,平均寬1.5公里,面積超過10平方公里,分為休閑度假區、濕地科普區、人文公園區三大景區。年初,打造成了
北方
的“煙水江南”,形成了“亭臺到處皆臨水,屋宇雖多不礙山”的獨特意境。
景觀建設
大氣、簡約、生態、自然,以濰坊深厚的歷史文化為主線,充分利用現有的
生態資源
、景觀資源、
人文資源
,集旅游休閑、
商業服務
、歷史文化等于一體的景觀之河,文化之河,商業之河。
濰坊的白浪河濕地公園是在原來白浪河上游濕地的基礎上進行了巧妙的設計,并融入了更多的人文小品和建筑聚落的超大天然濕地公園,生態、和諧、平衡為打造宗旨,基本上保留了原來的自然資源,只是進行了景觀性修復和更改,使水、石、樹、花、草更加相得益彰,展現了尊重自然,科學規劃精神,白浪河濕地公園將是一個融旅游、休閑、娛樂、餐飲、居住、生活體驗為一體的民生色彩強烈的
旅游綜合體
。其規模、特色、精致程度和水系的設計整理,堪稱“類西湖”。
最先映入眼簾的是“清明
水街
”,有著明清風格的古建筑,通過入口牌樓、三進大宅院、戲臺至背景門樓形成主入口的南北軸線,其前布置特色店鋪,兩側布局院落式
民居建筑
,形成整個街區的核心部門,其余建筑則多依水而建,簡樸有趣味,反映濰坊傳統民居風貌,古樸而親切,體量小巧,分合有致。腳下,綠樹紅花相互輝映,滿地的一叢叢盛開著的燦然的花朵。黃的白的,星星點點的,將綠色的灌木點綴得耀眼奪目。突然,一絲熱風拂過,簇擁著熱鬧的花,笑了,笑得
花枝亂顫
。撲鼻而來的是馨香,初始淡淡的若有若無,漸漸地變得濃郁,滿心馥郁。
沿著蜿蜒的小路而行,我被眼前的景色震撼了,萬畝生態濕地,被一片片密密麻麻的蘆葦籠罩,它以其獨特的生態功能改善著濰坊的自然環境。經過夏季如火如荼的溫暖的陽光撫育,蘆葦瘋一樣地長高了,超過了我的身高。天氣炎熱,而風卻帶著清新的香味,輕輕地從蘆葦梢上滑過,蘆葦葉柔和地搖動起來,沉甸甸的蘆葦叢便一齊無聲地搖曳起來了。那濃郁的翠青,如同洪水般撲面而來,使人如同置身綠色的海洋。在蘆葦默默的起伏中,我的心動了,如同其中一株,隨風搖曳。隱約中,一個叫做“秋水云閣”的地方掩映在不遠處,她不偉岸,卻以一種江南溫婉的風情征服著每一個來訪這的人,順著樓梯盤旋而上,可以飽覽整個
濕地公園
的美麗景色,綠樹蔥蔥,碧水灣灣,百花田田。此刻,這里的寸草、寸木、寸石、寸水都在釋放著些許清涼和寧靜。最能撥動我心弦的,還是那些靜靜開放的蓮花。一池清澈的湖水,灑滿了田田的荷葉,靜默地伸展著,如同匍匐于地的裙。蓮靜悄悄地綻放,是淡然的柔白色,在水波輕輕的漣漪里飄搖著無欲的優雅與安詳。在紛繁的生活里,總應有一些寧靜的時刻留給自己,一如面對這樣的一池蓮花,讓這樣的蓮一般的美麗心情在自己的心
湖里
悄然地開放,偷得浮生之中的半刻清閑。在沉靜的片刻,我聽得見一種聲音,那是睡蓮花開的聲音,那是露珠在睡蓮的葉子上滾動的聲音,那是自己的心聲。
白浪河
濕地公園
,在濰坊人的眼里“如詩似畫,碧水綠妝”,這條
母親河
,她天生麗質,迷人魅力,不僅形成了珍珠項鏈式的
城市風景
帶,同時樹立起了
世界風箏都
特色城市風貌的品牌和典范,陶醉著每一位市民的心。
徜徉在白浪河上游濕地公園,宛若走進了野外的森林,各種色彩斑斕的花灌木與成片栽植的高大樹木相搭配,成片的樹林郁郁蔥蔥,環境幽雅靜謐,儼然“世外桃源”和天然“氧吧”。可以說,濕地公園“雖由人作,宛自天成”,較好地保留了原生態的濕地風貌。游客除了不時為開闊豐盈、煙波浩淼的水面歡呼外,更可以近距離感受飛鳥成群、水草依依的濕地風貌。據了解,濕地公園已吸引白鷺、野雞、野鴨、喜鵲、斑鳩、啄木鳥等30余種野生鳥類在此生息繁衍。濕地中心區的白鷺洲,更是成為白鷺棲息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