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全媒體記者孫靜
“4人圍坐一桌,或站或坐,時而安靜,時而熱烈,學生講課,老師聽課。”
這是青島昌樂二中高級中學,高一五班令人耳目一新的的英語課堂。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圍坐一桌,自由討論、各抒己見,登上講臺講授知識,在思維的碰撞和親身實踐中,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整堂課下來,原本比較“枯燥”的英語探究課變得輕松有趣,課堂氛圍活躍,學生們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將被動學習轉化成主動探究,學生敢說、想說、會說,英語素養充分展現。
獨有的“課堂常態”
6月17日下午,記者走進青島昌樂二中高級中學,高一五班的學生正坐在自己的位子上誦讀英語,教室里傳出陣陣誦讀聲。
2點20分,伴隨著一陣悠揚的旋律,上課鈴聲響起,英語老師楊琳走進教室。寬敞的教室內,每四名學生圍坐在一起,相比于傳統的集中聽講方式,這里的學生采用分組的形式上課。
在“颶風是什么”的問題導入中,學生們全程英語,開始了本堂課的閱讀探究之旅......
值得一提的是,在課堂探究的環節中,原本安安靜靜坐在座位上的學生陸陸續續地站了起來。
原來,這種站著交流討論的學習方式是昌樂二中高級中學獨有的課堂“常態”。楊琳老師介紹,學校每個學科都用這樣的方式進行小組學習,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站著討論更便于學生身體、心理的全方位投入,更方便交流,“同時這樣新穎的學習方式,也有助于學生更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讓學生切實感覺到‘課堂就是我的’。”
記者注意到,在學生回答問題的時候,楊琳會在黑板上對應的每個小組后面進行加分,每有一人回答問題就會在相應的小組后面加分,“不僅是英語課,學生每堂課都會有評價,積累的評價在每周末進行小組晉級評價,最后評出最優小組和最優個人,以此來激勵學生參與課堂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提及分組上課,楊琳介紹,“我們每個小組里有四個人,每個人的英語基礎是不同的,分別分成了A、B1、B2、C”四個等級,A可以幫助B1、B2、C來學習,學生之間互相幫助以此來達成不同的學習目標。”
采訪中,記者看到,昌樂二中高級中學的教室里有前后兩塊大黑板,這兩塊黑板都是學生們平時“授課”不可或缺的“重要幫手”。小組討論結束后,小組成員會推選出一名同學將小組答案寫到黑板上,再推選一人上講臺為全班學生講授做題思路、解題步驟及答疑解惑。學生在講題的同時,不僅掌握住了題目,也鍛煉了自己,老師則更多負責補充啟發,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因此,這種“學生講,其他學生聽,老師補充拓展”的上課方式在昌樂二中高級中學的課堂極受歡迎。
學習更加高效,“講課”很享受
對此,高一五班學生段濤說,“以前初中的時候都是坐著聽講,老師講學生聽,容易感到困倦,但現在這種站著討論的上課方式可以有效避免了我們上課時犯困、打瞌睡,學習效率更加高效,思維也變得更加活躍,學習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
“因為我們要到講臺上給同學講,所以肯定需要自己提前理解透課文,熟悉課文的整體脈絡和結構,這樣才能更加清晰透徹地講出來。”段濤表示,這樣的課堂學習方式可以很好的激發自己學習英語的興趣。“通常前一天晚上我會預習明天上課的學習內容,提前做好規劃,在書上將重點難點進行勾畫,有不懂的問題下課去問老師,提前把問題弄明白。”
同班學生王咨竣則說,對于上講臺為同學們講課、解答問題這樣的學習方式,自己很享受。“我認為這種學習方式是每位同學都需要體驗的,這種方式不僅能夠鍛煉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還能夠讓自己在講課的過程中變得更加自信”,王咨竣說,自己一開始接觸這種學習方式時感到很新奇,隨著時間的推移和自我的不斷成長,自己有了更多的自信和勇氣,“適應的特別快,越來越勇于嘗試,到現在為止,只要有這種發言的機會我都會踴躍參與。”
“相比于之前的學習方式,昌樂二中高級中學的教學方式更加新穎,我們所有學科運用整體大單元整體學習,自主預習,整體探究,同學老師互相幫助,真正的提升了自己的學習能力。”王咨竣說,“在小組討論中,每位同學都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交流自己的疑惑,在思想的碰撞中拓展思維,我覺得非常有意思,交流結束后,確定小組的準確答案再到講臺上點評,不會有哪個同學被置身事外,每個人都有課堂參與感,更好的提高了學習效率。”
據了解,青島昌樂二中高級中學專注教育教學研究,通過課程研究和課堂創新,全力落實BAY支持下的大單元整體學習,讓深度學習發生的教育課堂以學生為中心,以思維能力提升為主攻方向,以“自主、合作、探究”為學習方式,通過“整體感知、探究建構、應用遷移、重構拓展”實現學生對知識、能力、邏輯和價值意義的系統構建,提升學生的學習領導力,真正讓學科教學走向學科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