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6月11日訊(記者李明劉淑紅孫小茹胡高彤謝雯嘉)食品安全關乎民眾生命安全,是最大的民生利益。為保障廣大群眾吃得放心,山東各地加強食品安全監管,宣傳食品安全知識,及時發現并消除食品安全隱患,有效預防食品安全事故發生,為群眾撐起食品安全“保護傘”。
讓食品安全網更“密”
“國家食安城”是濟南的“金字招牌”,讓這塊招牌常駐濟南,是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重要基礎,是做好“雙招雙引”、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支撐,更是回應人民群眾期盼、改善民生福祉的重要保障。
全市余所學校食堂全面推行“明廚亮灶”,覆蓋率達%;全年收運餐廚垃圾處理量提升至約12萬噸,居全省首位;全市新認證“三品一標”余個,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及“三品”認證總量列全省第一……這是一組年的食品安全數據。
強化全鏈條監管。從生產、加工、流通、銷售等各個環節實施全過程監督檢查,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推進食品工業提質增效,突出餐飲業食品安全監管,確保流通及消費領域食品安全。
強化綜合監管。運用行政手段、市場手段和法律手段,突出解決“三小”和網絡訂餐等監管難題,嚴厲打擊食品安全領域違法犯罪,加強檢驗檢測能力建設,提升應急管理能力。
強化社會共治。把群眾滿意度作為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指標,持續加大宣傳力度,暢通群眾舉報渠道,促進共建共享。同時引導廣大企業家和生產經營者自覺履行主體責任,始終把食品安全作為企業生命線,打造群眾信賴的食品安全品牌。
“小散低”轉向“精特美”
近日,青島市市場監管局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規范化建設的通知》,持續推動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規范提升。
在落實小作坊主體責任方面,實行小作坊登記管理,嚴格環境衛生管理,建立公示牌上墻,做到“亮證加工、原料公示、單據留存、公開承諾”;嚴格按照禁止性生產目錄管理,不得接受委托生產加工或者分裝食品。小作坊組織生產加工,自覺落實食品添加劑保管使用制度,嚴格專人專柜管理和稱量使用登記制度,防止濫用情況發生。規范產品包裝及標識,散裝食品應在食品容器、外包裝上采用貼標或者掛牌等方式進行標示,標明食品名稱、生產日期、保質期、貯存條件、食品小作坊名稱、地址、聯系方式等內容。
對消費量大、問題多發的茶葉、饅頭、熟肉制品、植物油小作坊類食品,重點規范生產工藝、加工設備、加工場所、過程控制、原料要求、質量要求、包裝標簽、產品銷售、個人衛生與健康等,尤其對生產加工過程中存在的風險點和檢驗檢測項目做了專門提示,促進小作坊規范提升。加強對小作坊“兩超一非”(超范圍、超限量和非法添加)和因環境臟亂造成的微生物超標以及非法委托加工等行為監管。
對使用不合格食品原料、過期食品、回收食品生產食品,“兩超一非”以及無證生產、委托加工等違法行為,嚴格依法處罰。涉嫌犯罪的及時移送公安機關,從嚴從快從重打擊違法行為。
推動集中加工園區和基地建設,按照“政府扶持、專業合作、集中加工、園區管理”的管理方式,堅持“標準化、統一化、集約化”管理模式,把小作坊升級改造、品質提升、集約發展、特色品牌創建等與推進鄉村振興結合起來,推動小作坊建設由“小散低”向“精特美”轉型升級。
保駕護航“夜經濟”
為保障廣大人民群眾吃得放心,消除夜市食品安全隱患,近日,濰坊昌樂縣市場監管局開展夜市巡查專項行動,目前已共出動執法人員20余人次,檢查夜市食品攤販40余家,提出規范指導意見20余條。
以10處夜市臨時攤點群為重點區域,突出重點指導規范,全面摸排食品攤點備案及“六統一”要求落實情況。對沒有備案的食品攤點督促限期進行備案,對備案后的食品攤點督促其落實好主體責任,按照“六統一”要求規范經營,確保不出現三無食品和過期食品。
排查食品安全隱患,加大夜市經濟和小店經濟的監管服務力度,排查餐飲食品安全隱患,督促餐飲服務業戶嚴格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做好生熟分開存放和加工,加強食品原料和輔料的采購、貯存和投料管理,嚴禁采購、儲存加工野生動物及其制品,保障食品安全。
同時,現場宣教指導整改,對發現的問題當場督促指導經營者進行整改,對證照不全或無備案的限期補辦,同時向經營者深入講解食品安全法及其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并督導經營者把食品安全放在首位,保證依法經營,提醒業戶注意做好衛生消毒,防控疫情,減少蚊蠅細菌等食品安全隱患。
守護師生“舌尖上的安全”
為激發多元社會力量共同參與校園周邊食品安全社會治理,全面提升校園周邊食品安全水平,近日,濟寧鄒城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聘任10名校園周邊食品安全“啄木鳥”。
鄒城市嚴格落實《鄒城市校園周邊食品安全“啄木鳥”管理辦法(試行)》,建立校園周邊食品安全“啄木鳥”制度,完成校園周邊食品安全“啄木鳥”聘任工作并對校園周邊食品經營者開展監督活動。
記者了解到,校園周邊食品安全“啄木鳥”主要從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熱心家長、老師、媒體記者、志愿者等社會各界人士中優選聘請。他們將對校園周邊食品經營存在的問題進行監督和舉報,市場監管部門收到問題線索后,第一時間依據流程將反映問題受理、轉辦,并對查處和整改情況進行跟蹤督辦,有關查處和整改情況,依據工作流程向“啄木鳥”及時反饋。
聘任校園周邊食品安全“啄木鳥”的舉措,將更好地解決校園周邊食品安全突出問題,有利于建立校園周邊食品安全監管長效機制,更好地保障學校師生“舌尖上的安全”。
護航農村地區食品安全
為切實加強農村地區食品突出問題整治,維護群眾健康和合法權益,近日,菏澤市市場監管局研究印發《整治農村地區食品突出問題行動方案》,部署全市市場監管領域整治農村地區食品突出問題工作。
以農村地區、城鄉結合部為主戰場,對食品生產經營主體開展全面摸底排查,實施風險分級分類監管,嚴查無證生產經營行為,規范食品生產經營者的主體資格,堅決取締“黑工廠”“黑窩點”“黑作坊”,建立健全“三小”登記備案及監管臺賬并實行動態管理。
加強食品生產源頭管控,嚴防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產品流入市場,嚴厲查處生產銷售“三無”食品、假冒食品、劣質食品、超過保質期食品、過期食品翻新銷售等違法行為。以方便食品、酒水飲料、調味品、乳制品、肉及肉制品等農村消費量大的食品品類為重點,增加抽檢批次,以食品批發市場、農村食品供貨商、校園周邊食品經營者等為重點,加大抽檢頻次,強化對不合格食品的核查處置。同時加大對小作坊、小餐飲和食品攤點的監督抽檢力度。
嚴厲打擊非法添加和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使用過期或回收原料生產加工食品。對擅自使用違反商標法禁用條款商標、冒充注冊商標等違法行為予以依法查處。開展打擊仿冒其他品牌食品包裝標識、文字圖案等專項執法行動。對違法生產經營單位負責人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實施禁業限制。組織開展農村食品安全宣傳和消費警示教育活動,嚴格落實快速回應機制,提升農村食品消費投訴舉報處理效率和質量,提高農村消費者食品安全和防范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