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方言,山東話又稱魯語,山東話屬于北方話,在發(fā)音上具有自己獨特的個性,與以北平話和東北話為代表的北部方言差異較大。
根據(jù)《中國語言地圖集》(李榮等主編)的最新漢語方言分區(qū)結(jié)果,山東省一百多個縣市的方言均屬于官話大區(qū)(也叫北方方言)。參考古代清聲母入聲字和次濁聲母入聲字在今天各地的分化規(guī)律,山東省各地方言又分別劃歸三個不同的官話小區(qū):冀魯官話、中原官話、膠遼官話。
冀魯官話
指通行于河北省、天津市以及山東省濟南、聊城、德州、濱州、淄博、泰安等40余縣市在內(nèi)的方言。
中原官話
指分布在河南省、陜西省、安徽省北部、江蘇省北部及該省魯南、魯西南包括菏澤、濟寧、棗莊、臨沂及聊城莘縣西南部等近30個縣市在內(nèi)的方言。
膠遼官話
分布在山東半島和遼東半島。其中該省有青島、煙臺、威海等40個縣,大致相當(dāng)于人們常說的“膠東方言”的范圍。
分區(qū)
山東方言內(nèi)部存在不少差異,這表現(xiàn)在語音、詞匯、語法各方面。錢增怡、高文達等學(xué)者根據(jù)各地方言特點,把山東話分成兩個大區(qū):西區(qū)、東區(qū);四個小區(qū):西齊區(qū)、西魯區(qū)、東濰區(qū)、東萊區(qū)。
西區(qū)69個縣市。其中
西齊小區(qū)42個縣市:濟南、歷城、章丘、長清、平陰、濟陽、沾化、利津、廣饒、博興、桓臺、淄博、鄒平、高青、濱州、慶云、無棣、樂陵、陽信、惠民、商河、泰安、萊蕪、新泰、新汶、肥城、臨邑、德州、寧津、陵縣、平原、禹城、武城、齊河、夏津、臨清、高唐、茌平、東阿、聊城、陽谷、梁山、莘縣、冠縣。
西魯小區(qū)27個縣市:
臨沂、郯城、蒼山、費縣、平邑、棗莊、滕州、微山、泗水、曲阜、魚臺、鄒城、寧陽、兗州、濟寧、東平、汶上、鄆城、巨野、嘉祥、金鄉(xiāng)、成武、單縣、鄄城、東明、菏澤、定陶、曹縣。
東區(qū)40個縣市。其中
東萊小區(qū)15個縣市:威海、榮成、文登、乳山、煙臺、牟平、海陽、長島、蓬萊、龍口、福山、招遠、棲霞、萊陽、萊西。
東濰小區(qū)25個縣市:
萊州、平度、即墨、青島、嶗山、膠州、高密、昌邑、寒亭、壽光、濰坊、青州、昌樂、臨朐、安丘、諸城、膠南、五蓮、日照、莒縣、莒南、沂水、沂南、蒙陰、沂源。
以上大致是西齊區(qū)歸冀魯官話,西魯區(qū)歸中原官話,東萊和東濰歸膠遼官話。
轉(zhuǎn)載請注明:http://www.lxswo.cn/clxxw/21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