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晚,濰坊電視臺《濰坊新聞》欄目播發《品牌引領,產業為基,探索“昌樂路徑”》,報道了昌樂的經驗做法。
昌樂創新提升“三個模式”,在產業組織方式上要依靠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環水嶺田園綜合體充分發揮這一主體功能,成功地將地理劣勢變為了產品優勢,紅河鎮緊跟著注入萬元專項資金建設24個扶貧大棚。目前,這些大棚已經全部確權到周邊的20個村,每年可以給村集體和村里的脫貧戶帶來28萬元的收益,村民富了,產業強了。
縣委辦公室副主任、縣扶貧開發辦主任吳文平
積極梳理現有產業扶貧項目,將有利于鄉村振興產業發展、基礎夯實、提質增效的項目,全部納入鄉村振興產業項目庫,抓好現有62個產業扶貧項目的規范管理運營,全力做好新謀劃的6個重點產業項目的統籌實施。
創新提升“三個模式”,對農業發展的定位,是推進農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昌樂縣在做好這一轉型上依托的是巧用深挖資源,優勢農品引領帶動。這段時間,昌樂縣偉圣田園綜合體的火山甜瓜陸續成熟上市,富含多種礦物質元素的火山灰土壤,讓這里種出的甜瓜品質上乘。
昌樂當地豐厚的火山灰土壤孕育出的不僅僅是一個個香甜的甜瓜,更有西瓜、西紅柿、南瓜、小米等優質農產品,這也是昌樂在創新提升“三個模式”上,從增產向提質轉型的核心競爭力所在。基于此,去年,昌樂策劃推出了“火山農八鮮”這一區域公用品牌,并授權21家經營主體為品牌使用單位。
“品牌+農業”,讓昌樂農業高質量發展駛入了“快車道”。昌樂將利用3-5年時間,建立起完善的農產品品牌培育、發展和保護體系,形成標準化生產、產業化運營、品牌化營銷的現代農業發展新格局,實現由農業產量大縣向農業品牌大縣的轉變,建設全國火山農業示范區。
昌樂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吳付償
我們將聘請國內知名火山專家和高端設計策劃團隊,對火山資源保護開發方案全面優化,提升火山地質公園、建設“火山農八鮮”千畝示范基地、改造提升火山地質(農業)博物館等,帶動火山特色產業快速發展。
編輯:張浩
新聞特選(戳下方標題)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