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富,男,37歲,山東昌樂人,現任濰坊市產品質量檢驗所纖維檢測室副主任。自年進入濰坊市纖檢所,先后10余次赴新疆完成國家棉花儲備庫進行國家儲備棉入庫檢驗任務,同時參與籌建的纖檢所中國棉花公證檢驗信息系統,使該所成為全國首批HVI檢驗數據與中國纖維檢驗局中央數據庫實時傳輸的單位,受到中纖局嘉獎。兩次在省、市技術比武競賽中獲得一、二名的好成績,多次獲得單位“先進個人”榮譽稱號。年畢業到濰坊市產品質量檢驗所(濰坊纖維檢驗所),張國富由1名大學生成長為1名出色的棉檢工程師,在實際工作中他始終以“服從安排、團結同志、愛崗敬業、扎實工作”為準則,有任務沖在第一線,舍小家顧大家;有難處自己先克服,臟活累活一肩扛。多年來為纖維檢驗事業奉獻熱血青春,平凡的崗位踐行著青春誓言。
只身赴一線戰疫顯擔當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年初以來,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性肺炎如炸彈一般在中華大地硝煙四起。在中共中央的統一部署下,我們14億同胞掀起了“生命保衛戰”,吹響了“疫情防控狙擊戰”的號角!疫情防護用品口罩告急、防護服告急、各種原材料告急.....在此背景下,濰坊市產品質量檢驗所臨危受命。作為“尖刀班”“公檢突擊隊”的張國富同志及其4位同事,不畏風險,主動請纓,克服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恐懼,說服家人,勇敢地走出家門,連過5道關卡,直至經過倉庫疫情防控工作者嚴格的消*措施后才能到達工作現場,進入庫區對急需掛拍期貨棉按照中國纖維質量監測中心期貨棉檢驗規程進行檢驗,中午張國富等4名同志為節省時間只能從家中帶大碗面隨便吃幾口,便投入戰斗,直到工作到繁星點點,張國富等同志才拖著疲憊的身軀重復同樣的“闖關”過程才能回到家中,然而這才是白天檢驗數據整理的開始......直至20余個晝夜。他以高度責任感和使命感逆行到檢測第一線,加班加點將檢驗周期縮短,在最短時間內,全力保障產品檢驗數據準確和質量安全,緩解疫情防護物資供需矛盾,讓疫情防控工作人員盡快用上質量合格的防護用品,為市場監管部門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冰天灑熱血奉獻顯初心
多年來,張國富多次和同事一起遠赴新疆執行國家棉花公證檢驗任務,在冰天雪地里一待就是4個月,面對強烈的水土不服現象,他沒有退縮,而是笑臉應對每天噸的檢驗量,多批棉花,龐大的檢驗量及數據處理使得他凌晨2點之前沒有睡過完整的一天,當時高強度嚴寒條件下的室外工作,他的手腳都凍出了厚厚的凍瘡,但這并沒有擋住纖檢人前進的步伐,正是這一年的付出,換來了省纖檢局領導以及國家局的認可。在接到烏魯木齊烏拉泊國家棉花儲備庫國家儲備棉入庫檢驗任務后,他毅然挺身報名前行。烏拉泊地處新疆風口地帶,常年大風不斷,冬季尤甚,大風吹起來的時候,斤重的棉包都能從棉垛上吹下來,當時氣溫零下25、6度,天天風吹雪,眼都睜不開,地上的雪從來沒化過,狂風暴雪沒有阻止張國富努力工作的決心。由于入庫量巨大,每天任務必須完成,所以他不是在深雪里就是在冰上檢驗。由于冰滑,夾包車時常不受控制,有時在看不見的情況下滑向公檢人員,張國富手端掃描儀來不及躲閃,瞬間被擠在了棉包中間,造成右胸肋骨骨裂,醫院接受了簡單治療后,又投身到了現場工作,堅持著用左手進行條碼掃描,第一時間圓滿完成了兩機構之間合作的公檢任務,讓濰坊纖檢永不掉隊。由于連續沒白沒黑的工作,工作勞動強度大,壓力高,導致身體免疫力嚴重下降,身上起滿了紅色的皰疹,又為他的新疆公檢任務蒙上了一次陰影。為不影響任務工期,他又堅持了將近1個月,從新疆返回單位后,醫院檢查發現血小板嚴重減少,醫生建議住院療養,但考慮到濰坊濱海棉花儲備庫同時也面臨人手不足,張國富口袋備足激素藥物,只身又趕到了濱海物流園倉庫,投入到了國儲棉出庫檢驗工作中去。長期的高強度工作和激素治療,使他的身體變得比同齡人體弱瘦小,現在依然難以恢復。
困難不退縮技術排頭兵
由于我所前期工作扎實突出,我所被中纖局作為第一批派駐倉庫執行收儲任務的單位,面臨的壓力與困難不言而喻,但總局一句話就是務必保質保量完成收儲任務。當時濰坊纖檢所作為主檢機構帶領東營纖檢所在河北東光國家儲備庫進行收儲任務,沒有相關配套的檢驗設備與軟件,張國富主動請纓,兩人一組抱著筆記本電腦對上萬噸棉花包進行檢驗,并逐一錄入電腦,核對每包數據后上傳至中纖局中央數據庫,由于當時的軟件都在試運行階段,龐大的數據處理量使得他與同事每天都要工作到凌晨4點鐘,長期超負荷工作,他的腎臟出現滲血現象,但他依舊堅持圓滿完成了工作任務,獲得了國家纖檢局的高度贊揚。鑒于棉花檢驗數據的特殊性,當時傳輸數據只能用電話撥號或者發郵件的方式與企業進行數據傳輸。張國富利用所學計算機專業,對數據傳輸模式進行了升級創新,改用USB貓的數據傳輸方式,極大的提高了數據傳輸速度與效率,企業只要想查看數據,只要在本地電腦上點擊一下下載,數據即可實時下載并對其進行組批操作,獲得企業一致認可和國家纖檢局高度贊揚。
多年國庫棉檢驗至今年的疫情爆發,他始終作為一把利劍,安插在最需要的地方,而他也每次都以優異的成績來作答。也許這些事情都不算驚天動地,沒有口號,沒有宣言,但這正是濰坊纖檢大環境下的檢驗員的小小縮影,他用雙手將“濰坊纖檢精神”繼續傳承,推向更加輝煌的彼岸,指引濰坊纖檢人繼續前行,創造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