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征遷是聯系服務企業工作中最難啃的“硬骨頭”。作為濰坊市昌樂縣服務保障項目建設、企業發展的主戰場,寶城街道始終把征遷擺在重要位置,以“讓土地等項目,不讓項目等土地”和“依法征遷、高效征遷、和諧征遷”為目標,堅持以黨建為引領,切實發揮紅色堡壘戰斗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憑借盯著干、快干、干好的工作作風,今年以來,先后穩妥高效完成陽光30萬噸集束包裝紙板、中德產業園二期、申易智慧多式聯運物流中心、綠色礦山高端裝備智能制造產業園等12個地塊、畝土地征遷任務,進一步騰拓了發展空間,優化了營商環境,保障了企業發展。
俗話講,征遷是天下第一難事。重點項目落地建設、投產達效,既能帶動就業,又能推動區域經濟發展,但讓村民離開世代為生的土地,卻不是件容易事。寶城街道地處昌樂縣城北部,是典型的城鄉結合部,今年項目征遷任務涉及的村莊,居民大都以大棚瓜菜種植為生,經濟價值較高,且正值瓜菜生長成熟期,還有的村近年來歷經多次征遷,群眾利益訴求多元,更是給項目征遷帶來了不小困難。
“寶城不怕征遷難,萬水千山只等閑”“困難面前有我們,我們面前無困難”。這是寶城街道多名鎮村干部接到征遷任務后的鏗鏘誓言。
黨建引領,沖鋒在前。在拆遷工作中,街道上下沒有局外人,沒有一二線,沒有前后方,人人都是主力,都主動參與進來。為高效圓滿完成土地征遷既定任務,街道抽調精干機關干部、各村黨支部書記,組建8-10個協議簽訂工作組,全部由科級干部擔任組長,同臺打擂、互促共進,同步成立行政執法、安全保衛、紀律督導、資金核算等專門工作組,搭建起上下聯動、協同高效的征遷工作推進機制。大家堅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由征遷辦、社區等做實做細土地評估、公示等前期工作,充分落實各項工作保障,在歷次征遷中打造出了一支敢拼能贏、善作善成的“征遷鐵軍”,取得了一次次的項目征遷佳績,贏得了上級領導、拆遷群眾、社會各界的點贊叫好。
黨員示范,簽約在前。村干部生活在群眾中間,對村、戶情況更清楚、更了解,更容易與群眾說上話。街道注重發揮村干部能動性,特別是注重發揮村黨支部書記的示范帶頭作用。“征遷工作中,我們實行‘大兵團’作戰,將轄區內37個村的黨支部書記一同編入街道黨工委成立的征遷工作專班,最大程度地發揮基層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同時還進一步拉練了干部隊伍,為其他相關村的項目征遷工作積累了寶貴經驗。”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高汝偉如是說。
“項目征遷短期來看村民們的土地沒有了,但項目建成投用后會帶來不少工作崗位,對老少爺們來說,就近打工也是個很不錯的選擇,作為黨員干部我堅決支持,帶頭簽約。”八里莊黨員干部張豐湖,在村內土地征遷的第一時間就帶頭簽好協議,并積極帶動親朋鄰里一塊“組團式”簽約,其他黨員干部也不甘落后,紛紛動員鼓勁,帶領父母、兄弟帶頭簽約,進一步加快了協議簽訂的速度。
凝聚合力,集中攻堅。對一些“硬骨頭”地塊和疑難戶,街道“一戶一策”制定針對性強、操作性強的拆遷方案,合力攻堅,務求突破。項目征遷的累累碩果背后,滿是征遷干部的艱辛。“我們的征遷干部不容易啊!”談起申易智慧多式聯運物流中心項目地塊連續6天5夜的連軸攻堅,街道項目征遷工作副總指揮張峰感嘆道,“有的群眾不理解,拒絕溝通,甚至拒不見人。為了能聯系上群眾、做通群眾工作,鎮村干部就在群眾家門口‘安營扎寨’,吃睡都在那兒……整整6天5夜,沒有睡過一個囫圇覺,吃過一頓安心飯,新城社區主任鄭武堂眼睛都熬得睜不開了……”
對歷經多次征遷、利益訴求多元的村、戶,街道不搞“新官”不理“舊事”,自覺維護政府的良好形象和信譽,切實維護群眾合法權益,最終贏得群眾理解與支持。如英特工貿項目占地約畝土地,涉及的東風、北三里2個村先后經歷7次拆遷,時間跨度達十幾年,村情較為復雜,工作難度很大。對此,街道瞄準工作難度最大的8戶,集中力量進行攻堅,36小時連軸轉、不停歇,全力以赴做好政策解釋、情緒化解、矛盾調處等各方面工作,最終高效圓滿完成既定任務。
(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張鵬通訊員郭保超丁玲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