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珀緣誠意分享緬甸琥珀之美,不僅在于它輕盈的質地、紛繁靈動的色彩,更在于它益身益心的珍貴品性,更在于它古韻悠遠的歷史積淀與所蘊含的潺潺涌動的生命能量。緬甸琥珀在人類歷史上留下了許多文物、藝術品及文獻記載,讓我們可以作為依據來尋覓緬甸琥珀的蹤影。若僅從寶石角度出發,那么緬甸琥珀留給我們的歷史美感就很難表述,所以,從緬甸琥珀在中國各個時期所出現的形態以及樣式,了解緬甸琥珀的歷史淵源,去更好的發現緬甸琥珀帶來時間、空間美。清代緬甸琥珀的使用范圍比明代乃至之前的任何朝代都要普遍。除去宮廷、貴族、官僚等統治階級除外,富足的平民也有權利使用。清代緬甸琥珀制品存世不多,主要收藏于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等。這些緬甸琥珀藝術品多為清宮舊藏。在清代文獻中出現的與琥珀相關的詞語有:蜜蠟、琥珀、金珀、龍油珀。從故宮所藏實物名稱來看,金珀通常是指那種透明度很高的琥珀,蜜蠟則完全不透明,琥珀的透明度程度則介于兩者之間。有的琥珀大部分位置呈現出透明的狀態,局部呈現不透明的蜜蠟狀。龍油珀的名稱由來尚不可知,舊藏中稱之為龍油珀的實物也很少,從質地來看,應更為接近琥珀。故宮博物院館藏的清代琥珀藝術品所使用的材質很多數為緬甸琥珀,清代文獻中也有從云南西部進口緬甸琥珀的記載。清代緬甸琥珀藝術品,按照類別可分為:首飾、服飾、器皿、文房用具、陳設器等幾類,其中首飾主要包括冠、發簪、手鐲、戒指以及其他各種材質的首飾上面用于鑲嵌的緬甸琥珀。當然,在雍正年間的文獻中就有關于緬甸琥珀戒指、簪子等飾品的記載,但實際上存世的清代首飾并不多。服飾類的緬甸琥珀藝術品主要包括:朝珠、持珠、佩飾、墜飾、鈕子等。朝珠是清代官廷服飾制度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質地多種多樣,有琥珀、珊瑚、蜜蠟、象牙等等。在清代《輿服制》中有明確的關于等級地位不同所使用不同材質朝珠地規定。朝珠由顆珠子組成,配以其他材質的飾物:計念、佛頭、背云等。故宮博物院內藏有為數不少的緬甸琥珀材質的朝珠,乾隆、嘉慶、道光等時期均有使用,根據清代輿服制度,緬甸琥珀類朝珠的制作歷代相襲。佩飾類緬甸琥珀主要裝飾有蟠螭紋、卷云紋、夔龍紋等,也有猴桃佩、佛手佩、桃形佩、雙螭佩等。清宮扇子上常裝飾各種墜飾,扇墜材質多種多樣,造型各異,所用材質包括:玉、琥珀、瑪瑙、珊瑚、琺瑯、玻璃等,這些材質的小墜飾在宮廷、民間都頗為盛行。值得一提的是清代參與祭祀時齋戒牌,齋戒牌質地亦豐富多樣,主要有:玉質、翡翠、琥珀等,尺寸在4~9厘米之間。兩面分別用滿、漢兩種文字雕刻“齋戒”二字。琥珀制品的齋戒牌出現與祭祀相關,祭祀在中國古代史非常重要的活動。清代緬甸琥珀的品類、造型、裝飾題材和使用方法與同時期的玉器相似。緬甸琥珀藝術品仿古風格也在玉器中體現,比如緬甸琥珀螭紋或夔龍紋佩等。在民間,緬甸琥珀制品和玉器一樣,在當時也是流通商品之一,但與傳世玉器相比,緬甸琥珀制品的數量明顯稀少。致使保留現在的緬甸琥珀藏品價值劇增凈珀緣只做真品,只做原礦無優化,實體店鋪銷售信譽保證可加實體店
緬甸琥珀的文化底蘊
發布時間:2021/5/31 15:0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