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14日訊昌樂縣紅河鎮的田家嶺村、漩溝村、釣魚臺村、崖下店子村山嶺薄地居多。原先,農民依靠種植傳統農作物,收入有限。為此,昌樂縣試點推行村集體發展“共聯體模式”,引入工商資本開發貧瘠地塊,建設農業園區,帶動村民致富。
12月13日,在昌樂縣紅河鎮田家嶺村的農業園區大棚里,村民們正在忙著整理西紅柿的藤蔓。田家嶺村黨支部書記張相德告訴記者:“以前我們村這些土地都是山嶺薄地,主要種的就是小麥、玉米、花生。一年一畝地毛收入也就是多元。現在我們種植了黃金籽西紅柿,按照今年的行情,一畝地能收入五六萬塊錢。”
由村集體、工商資本、合作社、農民組成的“共聯體模式”讓土地畝產效益大幅增加。張相德表示:“我們村承包的大棚要是沒有企業投資的話,僅靠我們村集體和村民是辦不到的。合作社提供種苗,還負責銷售,農民收入就有了保障。”
黨支部牽頭對種、產、銷全過程進行把控。抱團發展現代農業和特色農業,給村民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昌樂縣紅河鎮李家莊子村村民趙桂參告訴記者,平均下來,一個月能賺多塊錢。在家門口務工,很方便。
此外,昌樂縣紅河鎮還全力加快白浪河鄉村振興示范區、環水嶺田園綜合體二期等重點項目建設,不斷增強發展后勁,讓農民過上倉廩實、百果豐、錢袋鼓的好日子。原先的山嶺薄地變成了農民致富的“聚寶盆”。
閃電新聞記者李楊昌樂融媒孫東東濰坊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