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已過"立秋",但"三伏天"仍不好惹。8月9日,醫院發現,因為天氣多酷暑濕熱,醫院急診科收治多例中暑市民。其中一名在工地工作的工人,工作時突然暈倒,全身大汗,伴有四肢抽搐,醫生趕到后發現其身體有灼燒感,被診為中暑。經過6個小時急救并收住急診重癥監護室后,所幸并無大礙。
在昌樂某工地工作的36歲劉先生既往身體健康,8月2日,他工作時突然暈倒,全身大汗,伴有四肢抽搐,工友即刻醫院的急救電話,醫院院前急救人員到達現場后,發現劉先生呼吸、心跳都有,但意識喪失,皮膚溫度非常高,急救人員張曉鵬回憶:"用手觸摸他,有一種灼燒的感覺,憑借多年的救治經驗,結合正值伏天的因素,我第一反應是他中暑了。"此時,劉先生的體溫顯示41℃,呼吸快,心跳達次/分,張曉鵬立即將劉先生轉運到車上,將車內溫度降到最低,同時解開他的衣扣,靜滴生理鹽水,醫院。由于病情危重,劉先生入院后即刻收住急診重癥監護室,給予冰袋、冰毯、灌注冰鹽水降溫、輸液等急救措施,經過6個小時急救,劉先生終于意識清醒,體溫逐漸降至37.5℃。
對此,醫院急診科主任張躍國提醒,中暑常見的發病原因是環境溫度大于32℃,濕度超過60%的情況下,重體力勞動或者發熱性疾病引起產熱增加,或者是在濕度比較大,身體肥胖并穿透氣不良衣服的患者,出現散熱障礙。長時間在高溫環境下作業、運動或訓練的人,或是室溫比較高,而沒有空調的年老體弱、肥胖、有慢性疾病的人群要特別小心中暑。此外,市民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