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月14日,山東濰坊雷丁汽車創始人李國欣實名舉報昌樂縣縣委書記王驍逼迫企業虛報年10個月的產值、彰顯政績,引爆輿論。山東省火速成立聯合調查組,宣布徹查此事。
在舉報信中,李國欣稱昌樂縣現任縣委書記王驍為彰顯個人政績,讓經濟運行的成績單更好看,自年3月起,逼迫雷丁汽車等當地大企業虛報企業工業產值和銷售產值數百億。年雷丁汽車集團在當地共上報工業和銷售產值67.28億元,但公司實際財務數據為20.45億元,累計虛報了46.83億元。
企業家實名舉報官員在我們這不是什么新鮮事。官員用手中的權力打擊企業家整垮企業的新聞屢見報端。
比如前贛州市委書記史文清主政贛州時就迫害多位當地企業家。年,曾義平、溫和魁、王宇飛三位贛州商人聯名舉報史文清,稱其曾反復向這些商人索要巨額錢財,包括一批價值萬元的黃金,以及指定賬戶結匯的1.32億元現金。史文清也因此落馬。
所以,當雷丁汽車創始人李國欣實名舉報昌樂縣縣委書記王驍的新聞出來的時候,尤其他說到王驍不給他的公司續貸導致企業停工停產,網友群情激憤。
我仔細看了這篇舉報文章和相關新聞,并沒有發現重大的腐敗問題(可能還沒全部披露吧),最大的問題在于縣委書記為政績讓企業數據造假——利用新能源車企虛增地方GDP。至于文章中還提到的縣政府拒絕給雷丁汽車提供貸款擔保,似乎和數據造假沒有什么因果聯系。
順帶說一句,地方經濟數據造假已經不是新鮮事,因追求“業績好看”而出現的種種怪現象,也是長期存在的一股暗流。雖然今天地方政府考核的主要指標已不唯GDP,但標準和競賽依然存在,地方政府慣性也很難迅速調整。
當然,縣委書記數據造假肯定是不對的,但拒絕給企業貸款擔保似乎沒什么錯。政府本來就沒有為企業提供擔保的義務,如果企業經營不好,甚至資不抵債怎么辦,讓全縣納稅人埋單嗎?看看前幾天新聞曝出來的那些天量城投債吧,這就是政府擔保的惡果。
因此,不少人認為這個書記在拒絕給一個私營企業擔保這件事上做得對。更何況,雷丁汽車這個企業問題還真不少。
雷丁汽車曾遭經銷商集體投訴拖欠萬
根據中國裁判文書網的信息,因買賣合同糾紛敗訴,雷丁迄今已被多次裁定凍結資金。天眼查數據也顯示,僅年11月,雷丁被執行總金額就超過萬元,雷丁汽車和野馬汽車也多次被限制高消費。
年,雷丁汽車曾斥資3.45億購買天價畫,其中的味道想必大家都有點熟悉,這樣價值觀的企業我希望它倒閉。
公開資料顯示,雷丁汽車一直在融資,年12月還對外宣布融了32億。所謂虛報營業收入,到底是被強迫還是主動?是為了講好政績故事,還是為了講好資本故事,亦或兩者都有?
李國欣曾評價國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大玩家要么在騙國家的錢,要么在套資本的錢。”
如果李老板以這樣的“初心”(騙補貼、套資本)去做新能源汽車,那他的企業落到如今這個地步也不足為奇。
值得一提的是,被舉報的昌樂縣委書記王驍年12月還在濟寧市兗州區任區長、黨組書記。調任濰坊市昌樂縣不到一年。
有人說,這個新書記敢于拒絕為企業擔保,反而證明他沒收這個企業的錢。
申明一下,今天寫這事不是在歌頌地方政府。實際上,正是因為地方政府和企業正常的關系,才會出現這樣的破事。
今天的新聞,很多省市領導密集表態,說企業家是自己人,難道此前一直都不是自己人?
還有,在我們的官方新聞中,經常看到這種說法,“要放下身段,沉到一線,跟企業家交朋友”。也許是出于社會語言學的敏感,感到這一套語言背后是一種“地位優越感”的折射。什么叫放下身段?那說明在他們的潛意識中,自己的身段比他人高。當一個人覺得自己比別人地位高,與你交朋友是放下身段,那么,本質上這是一種施舍。
想象一下,當李國欣為書記虛增了縣里的GDP后,書記還拒絕對雷丁汽車提供貸款擔保。李國欣當然會很生氣,他的舉報行為更像是對這種不平等關系的抗爭。
這不是某個官員的問題。本質上,中國社會還是一個官本位的社會,在文化的意義上,所謂的市場經濟不過是賺錢的手段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