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樂亭縣委黨史研究室
李海濤,原名李振華,曾用名李友堂、李華、高繼祖、黎文,年9月生,樂亭縣胡家坨鎮大黑坨村人。
年,李海濤在天津中日中學讀書時,參加了楊景起等組織的“反帝大同盟”和“社會科學研究會”,接受馬克思主義思想,開始革命活動。
年,李海濤(當時名李振華)在北平志誠中學上高三時,受北平地下黨李樂光委派,為李大釗烈士籌辦葬禮。當時,因李大釗的家屬不能出面主辦葬禮,李海濤是李大釗的族侄,所以由他完成這個任務。李海濤辦理了有關手續,然后從樂亭將李大釗烈士的家屬接到北平。4月23日為李大釗舉辦葬禮,送葬的隊伍從宣武門外浙寺出發,沿途遭到了反動軍警特務的鎮壓,在西四被軍警打散,幾十人被捕。李海濤打著靈幡,李大釗的家屬乘坐騾車,一直將靈柩護送到西郊萬安公墓,并將烈士遺體安葬好。在葬禮上,李海濤引起反動軍警的注意,他的住處兩次遭特務搜查,因他當時不在而幸免于難。他不能繼續留在北平考大學,就回到故鄉樂亭,以教書為掩護開展革命工作。
年秋,李海濤在閻各莊完全小學任教員,秘密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年春任樂亭縣委宣傳部長,年春調任全國總工會北方代表處天津市工人聯合會特派員從事地下工作。
年8月5日在天津按約定接頭時,因下線聯系人叛變,李海濤被出賣而被捕,關押在天津第三監獄。他在獄中堅貞不屈,堅持對敵斗爭。
年8月的一天,抗日義勇軍來劫獄。李海濤用鐵床砸開了牢門,又救出其他難友,他們參加了抗日義勇軍,一起走上了武裝抗日的戰場。后經黨組織同意,李海濤回到樂亭,接上黨組織關系,開展革命活動。同年冬,冀熱邊特委宣傳部長閻達開在木瓜口村主持召開中共昌樂縣委改組會議。縣委書記王明德調離樂亭,李海濤任縣委書記。
年7月,李海濤參與組織和領導冀東抗日武裝大暴動,任抗日聯軍第十總隊總隊長。10月,大暴動受挫后,李海濤曾任豐灤遷聯合縣縣委宣傳部長等職。
年11月,為開辟灤河東和北寧路南地區,冀東分區黨委決定在遷安、灤縣、盧龍三縣邊界地區建立遷灤盧聯合縣辦事處,并組成中共遷灤盧聯合縣工作委員會,李海濤任書記。年7月,李海濤調任中共昌樂聯合縣工作委員會任書記。同年8月,建立昌樂聯合縣政府,李海濤兼任政府縣長。
年冬,李海濤調到冀熱邊特委第四地區委工作,任第四地區委委員兼組織部長。此時,改名為黎文。年1月,冀熱邊特委擴建為冀熱遼區黨委后,李海濤調任冀熱遼區第十七地委書記兼軍分區政委。年8月,隨冀東部隊第一批出關解放東北,任黑龍江邊防支隊司令員兼政委。他率部隊向北奔襲準備接收齊齊哈爾時,途中接到命令,把隊伍移交后回東北局重新安排工作。后任中共遼寧省工委書記、省委副書記。年春,任東滿省遼北分省省委組織部長,后改任松江省委宣傳部長等職。年夏,任通化財經辦事處主任。同年冬,奉命參加接收東北輕工管理局的工作。
新中國成立后,李海濤先后任中共天津市委直屬黨委副書記、市勞動局副局長,國家勞動部勞動爭議處理司副司長、國家林業部計劃局局長、國家森林工業部勞動工資司司長。
年,李海濤因堅持正確意見,而被錯誤批斗,并受到錯誤處理,“下放”到云南省工作,任云南省農業廳機械管理局局長等職。“文化大革命”中,李海濤遭受迫害,身心遭到嚴重摧殘。
年粉碎“四人幫”后,李海濤得到徹底平反,重新走上領導崗位,先后任云南省農業機械管理局副局長、天津市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等職。離休后,他仍關心黨和國家的各項建設事業。年9月4日,李海濤因病逝世,終年85歲。
原標題:《李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