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藍字獲取更多精彩信息
清晨,陳玉香身著橙色的馬甲,手拿著掃把,把樹葉、煙頭、果皮等垃圾收回垃圾車。立冬之后的早晨寒氣逼人,但她的臉上洋溢著燦爛的微笑,因為她的生活有了盼頭。
陳玉香的丈夫劉洪起,十多年以前在山上采石,不幸被墜落的石頭砸傷,致使腰部以下及腿部受傷,造成肢體一級殘疾,癱瘓在床。近幾年因病情持續(xù)惡化,劉洪起不幸又換上尿毒癥并伴有腎衰竭,每周至少透析2次。早年,劉洪起依靠母親照料,父親劉西河在外務工,日子還能過得去。去年,隨著父親、母親年老體衰,體力不支,生活重擔全部壓在陳玉香身上。
兩年前,首陽山旅游度假區(qū)扶貧干部郭麗在走訪過程中了解到劉洪起一家生活的不易,更被陳玉香不離不棄的精神打動,暗下決心,一定要改變這家人的生活。郭麗深知,要想脫貧戶脫貧,光靠政策托底是不夠的,重要的是給他們希望,讓他們的生活有盼頭。兩年來,郭麗隔三差五就到劉洪起家?guī)椭愑裣愀杉覄铡⑶鍜呶葑印S昙緛淼臅r候,發(fā)現(xiàn)家里漏雨,積極協(xié)調村干部為其修繕房屋。逢年過節(jié),帶著禮品就像走親訪友般到劉洪起家噓寒問暖。因劉洪起需要靠透析維持生命,花費了大量的醫(yī)藥費,家里還有女兒在讀書,家庭經濟非常困難,郭麗積極聯(lián)系民政部門為其辦理了臨時救助,幫助一家渡過難關。
因為要方便照顧劉洪起,陳玉香不能外出工作,但是劉洪起要治病,女兒還要上學,這可愁壞了一家人。近年來,首陽山旅游度假區(qū)針對部分貧困戶受困于身體缺陷、疾病、年齡、技能缺乏,不能就業(yè)或不能充分就業(yè)的問題,對癥下藥,因人制宜,專門設置公益性崗位,有針對性地安排就業(yè),實現(xiàn)由“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過度,形成了就業(yè)、增收、脫貧的良性發(fā)展鏈條。郭麗了解到政策后,第一時間為陳玉香申請辦理公益性崗位。陳玉香從此成為村里的一名環(huán)衛(wèi)工人,不僅在家門口就能上班還方便照顧劉洪起。
傍晚,陳玉香撿起最后一個煙頭,騎著橙色的三輪車,伴隨著車輪的吱呀聲慢慢往家趕。落日的余暉映照在她的臉上,仿佛看到了她那樸實的微笑。生活總是給人太多的苦難,但只要內心充滿希望,時間便是一副最好的良藥。
行百里者半九十,扶貧工作好不好關鍵是要寫好“后半篇文章”。首陽山旅游度假區(qū)因地制宜、精準施策,激發(fā)貧困戶內生動力,完成從“要我脫貧”到“我要脫貧”的轉變。在不斷探索創(chuàng)新、尋找破題路徑中開啟脫貧“新篇章”,讓群眾的生活“芝麻開花節(jié)節(jié)高”。
END
掃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