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美食數不勝數,每個地方卻又略有不同,今天小編為大家盤點的是山東濰坊的各種特色美食,快來看看你吃過幾樣!
諸城辣絲子
諸城辣絲子是諸城市的一道漢族傳統名吃,屬于家常菜,主要原料為辣疙瘩(芥菜疙瘩)、蘿卜片、花生米等。具有酸、辣、甜、香,清淡爽口,提神通氣,增進食欲,是下酒佐餐的好味料。
朝天鍋
朝天鍋是山東濰坊地區漢族名吃,起源于清代乾隆年間的民間早市,流傳至今。以“逢二排七大集間,白浪河畔人如山。寒流雪翻火正紅,下水香鍋面朝天”聞名,肉肥而不膩,湯清淡而不渾濁,加以薄餅卷食,其味無窮。
濰坊肉火燒
濰坊肉火燒是山東濰坊的漢族名小吃,濰坊肉火燒是外地人的叫法,濰坊本地人都叫老濰縣肉火燒,主要以城隍廟肉火燒最為出名。
肉丸子面
說起肉丸子面條,濰坊人會立馬挺起胸脯津津樂道。這一民間小吃已經遠遠超出了食品的范疇,它已經成為本土文化特色的一種載體,成為老人過生日,小孩過百日的主食大餐。
濰坊燒餅
濰坊燒餅是山東濰坊漢族傳統小吃。濰坊的燒餅烤熟后分兩層,面層布滿芝麻,鼓起,脆而香。底層平而脆,撂放片刻便變軟,“燒餅卷油條”即是變軟后的吃法。濰城燒餅品種很多,如酥燒餅、小片燒餅、羊肉燒餅、花椒肉燒餅、脂烙酥燒餅等,風味各異。
濰縣蘿卜
濰縣蘿卜是山東省著名蘿卜優良品種,已有多年的栽培歷史,具有濃郁獨特的地方風味和鮮明的地域特點,素有“煙臺蘋果、萊陽梨,不如濰縣蘿卜皮”之說。
雞鴨和樂
濰坊漢族傳統名吃,“河漏”是用蕎麥面在密鑿細孔的河漏床上壓出的面條,并配以雞鴨肉、“憨肉”和小調料的鹵子,因鹵子以雞鴨為主,遂名“雞鴨和樂”。
壽光虎頭雞
虎頭雞是山東壽光的一道漢族特色名菜,燉熟后雞酥肉爛、醇香可口,雞湯更是鮮美,為招待貴賓、喜慶宴席之必備美味。源于清朝,在壽光以有幾百年的歷史。壽光人民有一個風俗,來了貴賓及喜慶宴席時,上菜都是按照“一雞、二魚、三涼菜”的順序。這雞就是虎頭雞,由此看出“虎頭雞”這道菜在壽光筵席上的份量!
景芝金絲面
金絲面是山東安丘漢族傳統名吃,始于景芝,已有多年的歷史,與三頁餅堪稱景芝白案佳品的孿生姊妹,為販酒客商常用食品。金絲面色黃絲細,猶如金絲,軟硬適度,清香可口。
馬宋餅
昌樂名吃,出自昌樂縣馬宋鎮馬宋村。距今已有多年的歷史,經數世不衰,久食不膩。年被中國烹飪協會、山東省貿易廳分別認定為“中華名小吃”、“山東名小吃”。
高密爐包
民間傳統名吃高密爐包始于清代年間,歷史悠久,風靡城鄉。其特點是包子又白又大,皮面暄軟,內陷飽滿,味道鮮美,掛漿講究,火候獨到,嘎渣焦脆,油香四溢。高密爐包用料講究,以鮮豬肉、鮮韭菜、鮮白菜和上好的精面粉為主料,以海米、木耳及各種調料為輔料,精心加工而成。
贊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