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家水管漏水了,他幫忙聯系維修;孤寡老人要幫忙,他便搭把手;誰家兩口子吵架了,他去勸;樓道臟了,他先掃……在昌樂縣寶都街道東山社區東山花園二期2號樓,人們經常會看到一位忙碌的身影,他就是這棟樓的樓長張海寧。
昌樂縣寶都街道東山社區樓長張海寧在規范電動車停放。
在平時,張海寧就是個熱心人,經常幫助左鄰右舍。當上了樓長后,他更是一刻也閑不住,小到樓道燈不亮、路人問路,大到設施損壞、老人生病,2號樓居民的任何訴求都是張海寧的業務范疇。作為樓長,張海寧的手機24小時開機,不管什么時候,只要居民需要他都隨叫隨到。
恒安社區的樓長們將精心創作的50余幅美術作品掛至小區樓道。
為把服務下沉到居民家門口,寶都街道積極探索“樓長制”與志愿服務深度融合,推選名樓長,基本做到了全覆蓋、無盲區,并以此為基礎,開展“鄰里守望相助、共建和諧家園”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協助解決政務服務便民熱線工單件,化解鄰里、物業矛盾糾紛37起,協調解決維修資金使用、用電改造等居民訴求件,幫助完成5個老舊小區的改氣改暖和18個小區“飛線”整治。
新昌社區樓長在進行疫情防控執勤。
“自從實行了樓長制,咱們家屬院各方面更規范了。環境整潔了,車輛擺放整齊了,大家參與小區建設的積極性也提高了。”站前社區原生資公司家屬樓居民趙坤感慨道。
原生資公司家屬樓居住著20戶居民,沒有物業管理,公共設施破舊。戶數雖不多,事情卻不少。在這里居住的陶桂田當選樓長后,樓里誰家有什么事情,他都隨叫隨到,熱情幫助居民解決大事小情。他對樓里每家每戶的情況都了如指掌,鄰里都稱呼他為“熱心老陶”。
原生資公司家屬院樓長陶桂田到居民家中了解供暖情況。
“既然當選了樓長,就要負起這份責任,穿上這個志愿者紅馬甲,就要經得起群眾監督。”“我希望一棟樓里,大家都好好的,和和順順地過日子。”這是張海寧和陶桂田的心聲,也是寶都街道名樓長的共同心聲。
發展銀行家屬院樓長劉春強在小區疫情防控崗位值班。
如今,走在寶都街道的各大小區、社區,每棟樓都有樓長在張羅,用一抹抹亮眼的“志愿紅”,主動辦理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架起為民服務的“連心橋”,有力促進了鄰里關系更融洽,讓更多鄰居從“相見不相識”逐漸轉變為“我們是好朋友”。
“推動‘樓長制+志愿服務’,是深化志愿服務,加強新時代文明實踐的一次有益探索。”昌樂縣文聯主席、具體負責文明辦工作的趙曉春告訴記者,目前,昌樂縣共有志愿服務隊伍支,注冊志愿者9萬余人,先后打造了“公益文化培訓”等志愿服務品牌40余個,開展了“限時免費停車”“防溺水宣傳”“普通話推廣”等專項志愿服務活動余場次。
來源:濰坊融媒客戶端
編輯:劉逸群
編審:王春艷
分享收藏點贊在看預覽時標簽不可點收錄于話題#個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