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昌樂縣緊緊圍繞“體制機制創新、做大做強主流媒體、網上網下一體、服務群眾”,全力推進縣級媒體融合發展,努力將昌樂縣融媒體中心打造成服務群眾的中心、聯絡群眾的紐帶、社會治理的載體。
關鍵詞:體制機制創新;做大做強主流媒體;網上網下一體;服務群眾
”昌樂縣作為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全國試點縣,從年開始進行了機構融合、人員融合、平臺融合等大力度的改革創新。年3月,濰坊市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推進會在昌樂召開,昌樂縣融媒體中心正式揭牌成立;年6月,山東省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東部片區)現場推進會議在昌樂縣舉行,昌樂縣融媒體中心作了典型發言;年10月,昌樂縣融媒體中心順利通過山東省委宣傳部驗收評估,較好地完成了試點任務,媒體融合發展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01
圍繞“體制機制創新”抓縱深,激發融媒隊伍活力
昌樂縣融媒體中心在前期積極探索“融媒中心+國有公司”運行模式,經費以“包干”形式由縣財政兜底,推行在全員全程績效考核的基礎上繼續深化完善全員績效考核和選人用人機制,對內部組織架構、薪酬制度和績效考核辦法進行調整優化,建立起能進能出、能上能下、優勝劣汰的用工機制——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1.從“固定崗”到“流動哨”。中心組織開展了中層管理人員競爭上崗和工作人員雙向選擇工作,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選任到重要崗位。有6名普通職工走上中層崗位,3名原中層干部落選轉為普通崗位。2.從“死工資”到“活薪酬”。深化企業化獎懲機制,實行全員聘任、全員全程績效考核,向一線人員傾斜,以考核確定工資待遇,按勞取酬。“一把尺子量到底”,激發了隊伍內部活力,6名職工主動要求從后勤崗位轉入采訪一線。同時,一線人員收入水平拉開了檔次,績效最高的人員收入達到多元,最低的不足元。3.從“身份化”到“無差別”。打破身份限制,讓聘用制人員與在編人員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在選人用人和職稱評聘中享受同樣待遇,改革以來,昌樂縣融媒體中心先后有10名聘用制人員走上中層管理崗位或享受相應待遇,5名聘用制人員被聘任中級職稱,17名聘用制人員被聘任初級職稱。02
圍繞“做大做強主流媒體”抓縱深,讓黨的聲音傳遍每個角落
通過融媒體中心試點建設,目前,中心構建起了“一報兩網三微一端七號、村村響、閱報欄及戶外大屏”的全媒體傳播矩陣。為更好地滿足受眾的多元化需求,我們以強化移動端建設為總抓手,著力做好“愛昌樂”移動客戶端、“今日昌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