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名稱”都有點來頭兒,有的還特別有意思,比方我們可能都問過爸媽,為什么給自己起這個名字,還有層出不窮的網絡新詞,如鴨梨、后浪、內卷、韭菜……全都有各自命名的緣由。就在多年前,東漢末年有個人,對世間萬物的名稱充滿好奇,舉凡天文地理、身體發膚、親疏長幼、言語行動、衣食住行、典籍器物、生老病死等等,一切名稱的命名來由都是他追問的對象:
天為什么叫“天”?頭為什么叫“頭”?走為什么叫“走”?衣為什么叫“衣”?門為什么叫“門”?……
他認為每個名稱,“百姓日稱而不知其所以之意”(老百姓每天稱呼它們卻不知為什么要這樣叫的道理),于是編撰了一本關于專門解釋各種名稱的書,這就是中國“聲訓學”第一書——劉熙的《釋名》。
劉熙,或稱劉熹,字成國,生活于東漢桓帝至獻帝時期,北海(今山東昌樂)人。其主要事跡零星見于晉陳壽《三國志》中對許慈、程秉、薛綜等人的傳記。據說劉熙擅長經學,建安年間入今四川講學授徒。主要著作除《釋名》外,另有《謚法注》三卷、《孟子注》七卷及《三禮圖》等,都已亡佚。
漢代訓詁學“四大名著”之一
漢代,是我國傳統語言文字學興起的重要時代,產生了《爾雅》《方言》《說文解字》《釋名》四部解釋字詞的專書。這四部書各主其旨,堪稱漢語言文字學的“四大名著”。其中,《爾雅》歷史地位最高,位列儒學“十三經”之一;《方言》《說文解字》也備受推崇;唯獨《釋名》,世人褒貶不一,重視不足。
爾雅(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叢書/三全本)京東月銷量好評率99%無理由退換京東配送官方店¥43.6購買三全本《爾雅》《說文解字》已出,《方言》即將推出
說文解字(全5冊·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叢書/三全本)京東月銷量好評率99%無理由退換京東配送官方店¥.8購買《釋名》收錄條目多個,訓釋詞語多個,是中國第一部語源學研究著作。以事類為經、義類為緯,從天文地理、人體、人倫、語言、衣食起居、文書、器具、病喪共8個大類中取材選詞,分為釋天、釋地、釋山、釋水等27篇,大類之下又有小類,層次分明,次序井然。這種設計明顯帶有《爾雅》的痕跡,而篇目劃分更為細致,所收詞匯更偏于實際而非經書,詞語歸類更嚴謹、合理。
三全本《釋名》目錄
《釋名》中有時會提到某些詞方言讀音的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如1.11“風,兗、豫、司、冀橫口合唇言之,風,泛也,其氣博泛而動物也。青徐言‘風’,踧口開唇推氣言之。”這里的“橫口合唇言之”指發音時嘴角展開、兩唇間縫隙很小,“踧口開唇推氣言之”指發音時嘴角合攏、兩唇間縫隙很大,這類記錄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的情形,在專記各地方音的《方言》一書中都極為罕見。
清代大學者畢沅在《釋名疏證·序》中說它:“洵為《爾雅》《說文》以后不可少之書。”黃侃在《文字聲韻訓詁筆記》中說:“一切學問皆必求其根本,《釋名》之作……正在推求語根。以《釋名》之法駕馭《說文》《爾雅》,即為推求語根之法。”評價極高。
在這本書中,劉熙廣泛采用“聲訓”的手段,用音同、音近的字來解釋追溯人、物、事的名源,并且說明這么解釋的原因,表明他已經認識到詞語的來源是有理據可尋的,從而具備了樸素的“因聲求源”的語源學思想。舉幾個例子以見一斑吧:
水草交曰“湄”。湄,眉也,臨水如眉臨目也,水經川歸之處也。(是不是特有畫面感?)
頭,獨也,于體高而獨也。(多么孤獨的腦袋,高處不勝寒啊……)
姊,積也,猶日始出,積時多而明也……妹,昧也,猶日始出,歷時少,尚昧也。(這算不算歧視妹妹嘛)
黛,代也,滅眉毛去之,以此畫代其處也。(林黛玉長著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名中的“黛”字引起寶玉特別的興趣。)
黛玉,《紅樓夢圖詠》,[清]改琦繪
《紅樓夢》第三回——寶玉又道:“妹妹尊名?”黛玉便說了名,寶玉又道:“表字?”黛玉道:“無字。”寶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字,莫若‘顰顰’二字極妙。”探春便道:“何處出典?”寶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說:‘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畫眉之墨。’況這妹妹眉尖若蹙,用取這兩個字豈不甚美?”
雖然有的解釋略有“強作解人”之嫌,三國名士韋昭見到劉熙的《釋名》,也說這部書確有很多精妙之處,但因物名繁多,難以詳細考究,所以有得亦有失。雖然“因聲求源”推求的結果不能說全部可信,但其方法是大致可行的,所載的音義資料也是準確可靠的,《釋名》的語言學價值依然不可輕視。
《釋名》是從日常生活中“生長”出來的
漢代語言文字學著作多為注解傳世經典而作,而《釋名》收詞取材卻雅俗并收、貼近生活,涵蓋天文、地理、歷史、倫理、飲食、建筑、工藝、軍事、文學、音樂、中醫等諸多領域。
《釋天》記錄了當時人們所感知的天體、天文現象,還有關于五行、干支、陰陽、氣的解釋;《釋地》《釋山》《釋水》《釋丘》介紹了土地、山丘、水體之名和特征;《釋道》記錄了各類道路;《釋州國》解釋了州國、郡縣等行政區劃的得名;《釋形體》解釋了身體各部位及其功能;《釋姿容》解釋了人體諸動作;《釋長幼》解釋了人的男女老少之別;《釋親屬》解釋了血緣、姻親關系之名;《釋飲食》解釋了飲食類動詞,記錄了諸多食物之名及制作方法;《釋采帛》記錄了與布帛相關的顏色詞,以及各類布帛的特點及生產工藝;《釋首飾》記錄了各類常用首飾;《釋衣服》記錄了服裝部位、類別之名,辨析了諸多鞋履之名;《釋宮室》區分了各種房屋類別、構件及功能,以及一些建筑材料和技藝;《釋床帳》解釋了坐臥工具;《釋車》《釋船》分別介紹了陸地和水上的交通運輸工具……
這些文字全面記錄了漢代人生活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衣食住行用的諸多細節,側面展示了生動豐富的人間百態,是研究多年前中國人生活方式的寶貴資料。
生老病死是人生大事。最后兩篇《釋疾病》記錄了常見疾病的名稱及其癥狀,《釋喪制》記錄了不同等級人物的死亡之稱,介紹了多種多樣的喪葬物品和復雜的喪禮制度,可以看出著者對人的生命的深度關懷。
東漢宴享畫像石拓片
民以食為天,《釋飲食》篇就有:飲、啜、漱、含、咀、嚼、啄、嚙……食物入口之后細微的動作;餅、胡餅、糝、糍、羹、漿、粥……主食名稱及主食烹制方法;菹(咸菜)、豉、曲……調料名稱及烹制方法;醢、臘、膾、炙(烤肉)、鲊、脯、、脬、雞纖……肉類名稱及儲存、烹制方法;酒、緹齊、盎齊、泛齊、沉齊、醴齊、醳酒、事酒……飲品名稱及加工方法;棗油、杏油、桃濫、奈脯、桃諸、瓠蓄……果蔬的腌制等加工儲存方法;蟹胥、蟹齏、鮑魚……海鮮的再加工烹制方法等等。鏡頭拉近,我們再看看幾個特寫:
糍,漬也,烝糝屑,使相潤漬,餅之也。(糍,得名于“漬”,蒸谷米的碎屑,使它們滋潤,做成餅。)——糍粑的做法千年永流傳。
酪,澤也,乳汁所作,使人肥澤也。(酪,得名于“澤”,用牛、羊、馬等的乳汁煉制而成,能夠使人肌肉豐滿皮膚光潤。)——奶酪是很古老的美容食品呢。
菹,阻也,生釀之,遂使阻于寒溫之間,不得爛也。(菹,得名于“阻”,把生的蔬菜切割拌和,于是使它們隔絕封閉在不冷不熱的溫度中,不致于爛掉。)——壇裝咸菜、下飯菜,就著它吃嘛嘛香。
貊炙,全體炙之,各自以刀割,出于胡貊之為也。(貊炙,把整個羊或獵物在火上燒烤熟,再各自用刀割取而吃,是出自北方民族的行為。)——正宗烤全羊哦,這生活水平實在不低。
餳,洋也,煮米消爛,洋洋然也。(餳,得名于“洋”,把米煮得稀爛,汁水汪汪的樣子。)——粘牙、又讓人欲罷不能的麥芽糖。
…………
看吧,琳瑯滿目的食物,簡直就是漢代美食大全,看得人食指大動、口舌生津,恨不能穿越回去好好享用一番。由此可知,在著者劉熙所處的漢末,多元化的飲食模式已經形成,除了傳統的主食品種外,肉食的比重有了較大增加,輔食、零食品種也不斷創新,食品加工技術大為進步。《釋名》一書,就是這樣與生活盤根錯節關系密切,堪稱記錄漢代生活日常的一部小型百科全書了。
三全《釋名》詞語筆畫索引
這次出版三全本,我們約請了研究《釋名》幾十年的任繼昉先生及其合作者劉江濤先生,在《釋名匯校》的基礎上,以明嘉靖三年儲良材、程鴻刊翻宋本《釋名》為底本,并參照其他版本進行精審校勘,依三全本體例進行題解、注釋和翻譯,并在書末編制詞語筆畫索引,便于檢索多個被釋名的詞語,可以說是一部相當易讀、易用的適合廣大讀者的普及性《釋名》讀本。
當你也產生諸如此類的疑問——天為什么叫“天”?頭為什么叫“頭”?走為什么叫“走”?衣為什么叫“衣”?門為什么叫“門”?……的時候,不妨打開三全本《釋名》,從索引中找到它們所在的頁碼,去一探究竟吧!
釋名(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三全本)京東月銷量好評率99%無理由退換京東配送官方店¥43.9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