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雷丁汽車創始人李國欣發視頻實名舉報濰坊市昌樂縣縣委書記王驍逼迫雷丁汽車虛報產值46億。
這一企業告官的鮮有消息不脛而走,受到全網熱議。
同日,省市上級高度重視、快速反應,山東省已成立省市有關部門組成的聯合調查組,進駐昌樂縣調查核實有關情況,依法依規處理。
說句題外話,經過最近成都副區長私生活問題,戴副局長的狗血劇情,再到今天企業家實名舉報當地王驍書記。
小編覺得,這些事情其實也是社會發展的進步,起碼從接受監督的角度來看,也給廣大公職人員敲醒了警鐘,要時時刻刻謹言慎行、謹小慎微,切莫因小失大、得不償失。
言歸正傳,雷丁汽車創始人李國欣實名舉報地方“一把手”,與當前持續營造良好營商環境、大力招商引資,促進地方經濟發展顯得有些格格不入。
而其實名舉報的原因是濰坊市昌樂縣縣委書記王驍逼迫雷丁汽車虛報產值46億。
地方企業的發展離不開當地*策的扶持,猶如魚兒離不開水,正如廣大網友所說:“若非萬般無奈、走投無路,實則玉石俱焚、同歸于盡之舉”。
但我們從流露出的短信聊天記錄來看,舉報47億虛報僅僅是個導火索,乃表象,企業苦苦央求昌樂續擔保、不抽抵押,保住雷丁汽車一命是真。
甚至,企業寧愿把一半股權奉上,看來企業真是到了萬般無奈的地步。
然而,縣委書記王驍僅僅回復了一句“擔保不是我,抽抵也不是我”,便選擇了沉默。
當前,省市調查組已經進駐調查,我們相信調查結果不久之后就會公布。
但是該事件所造成的負面影響卻可能會持續很久。
第一,企業投資的信心如何重新找回?
第二,雷丁汽車企業如何走出困境?特別是面臨倒閉風險,牽一發而動全身,例如一部分人失業等,對當地經濟會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必須要把各方面綜合風險問題考慮周全,而不能只用一句回復后置之不理、任其自生自滅。
第三,雷丁汽車債務問題是否也暴露出一些企業盲目樂觀擴張,對風險評估不足?如何有效避免風險,應對風險,做好風險評估,也是必須認真思考的一項重要工作。
當然,我們不能僅僅憑借聊天記錄去定義事件原委,也不能僅信片面之詞,一切要等待調查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