郄姓讀qiè,也讀xì。郄與卻原為一姓,卻讀作[xì],后來俗寫作郄,郄的讀音為[xì]。以后郄與卻分化為兩個姓,郄讀作[qiè],卻仍讀作[xì]。
郄姓簡介
郄姓雖然是我國罕見姓氏之一,但其分布地區依然較廣。今北京、上海、安徽淮南、廣西欽州、湖北鐘祥、臺灣、河北獲鹿、河南博愛、四川灌縣等地,均有郄姓族人分布。
郄姓起源
其姓源出有三:源出姬姓,為晉國公族,以封地郄(今河南省沁陽市賀村)為姓;源自蘇姓,為西周司寇蘇忿生的后代,子孫有被封于郄邑者,后世遂以封地為姓;源自滿族錫克德氏、錫克特哩氏,清朝中葉以后多改姓郄。
郄簡介
1.郄(qiè)
姓,郄姓(注:江蘇省東海縣"郄"作為姓氏也讀kē)。
姓,郄姓(注:山東省青州市、昌樂縣、內蒙古、山西"郄"作為姓氏讀qí)。
姓,郄姓(注:河北省淶水縣“郄”作為姓氏讀qiè)。
2.郄(xì)
古同“郤”,也作“隙”。
姓簡介
姓,拼音:xìng,漢語一級通用規范漢字(常用字)。此字始見于商代甲骨文,古字形從女從生,生亦表聲。姓本是整個氏族的稱號,表明一種血緣關系,留有母系氏族社會的痕跡。“姓”用作動詞,指以……為姓。“姓”后來又用來指官吏、平民,例如“百姓”即百官,又可指老百姓;平民的含義一直保留到現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