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腿走出精彩人生
劉蕓,女,26歲,一個失去了右腿、跳躍前行的女孩子,取得了正常人都難以取得成績。
年,她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濰坊醫學院。入學后,通過競選,她擔任了系學生會學習部副部長。她先后獲國家勵志獎學金和院一等獎學金、“吟無聲之愛,頌感恩情懷”演講比賽第一名、“睿智杯”辯論賽最佳辯手等。
年5月,根據劉蕓的經歷和事跡創作的、并由劉蕓主演的戲劇小品《跳躍前行》,獲濰坊市、山東省殘疾人藝術匯演一等獎。劉蕓被濰坊團市委授予自強之星。大學畢業后,醫院的研究生。
一
年,劉蕓出生在山東省昌樂縣朱劉街道劉雙泉村。劉雙泉村是個小山村。6歲時,父親意外去世,母親一人擔起了撫養年幼的劉蕓兄妹三人的重任,母女四人生活得很艱辛。
可是,禍不單行,年秋天,剛讀初中的劉蕓,在上學途中感到自己的右腿疼痛,有時疼得不能走路。經過醫生檢查,劉蕓被查出患了骨癌。當時,12歲的劉蕓正和村里的一些小伙伴一起,每天騎自行車到離村五里多路的朱劉中學上學。腿上的疼痛讓她難以忍受,但是,劉蕓不讓做截肢手術,她擔心失去腿后,就不能和小朋友們一起上學了,她忍著劇烈的疼痛,堅持上學。病情越來越重,,疼痛越來越厲害,小小的劉蕓無法忍受了,她要求醫生做手術。,醫生對她母親說,手術風險很大,劉蕓醒來的可能性只有40%。母親沒有勇氣告訴劉蕓,就讓劉蕓的大舅告訴了她。
懂事的小劉蕓安慰母親說:“我不害怕,我答應媽媽,一定醒過來。”在手術的前一天晚上,小劉蕓留著淚給媽媽寫了一封信說,“媽媽,如果我真的醒不過來,在那邊和爸爸在一起,我也會很好的。你帶著哥哥和妹妹,不要掛念我……”
手術前幾分鐘,麻醉還沒有起作用,劉蕓一遍遍在心里念叨:一定要醒過來,一定要醒過來。
劉蕓真的醒過來了。醒來后,劉蕓摸了一下自己的右腿,全沒有了,伴隨了自己12年的右腿,從髖關節處全部拿掉了。
醫生告訴劉蕓,手術很成功。小劉蕓使出全身的力氣,向醫生們笑了笑。
二
劉蕓是個堅強的孩子,看著自己空蕩蕩的右腿,她也曾哭過。她害怕不能上學了,擔心自己會成為廢人……但是,堅強樂觀的劉蕓很快又找回了生活的勇氣,她想:“只要付出,只要努力,自己就能和正常人那樣生活。”
手術后,劉蕓要做多次化療。每次化療她都惡心嘔吐,渾身無力。但是,這些都沒有阻止她讀書學習。一打完針,她就自己學習功課。醫生看見了,就叮囑她先不要學習,要注意休息,等身體好了再學。劉蕓答應著,但是等醫生一走,她就又拿出課本學習。母親心疼她,就偷偷把她的課本藏起來,劉蕓就在心里背誦。沒弄明白的問題她就先劃上記號,醫院時問妹妹。
上學后,劉蕓開始練習自我生活的能力,下雪天,她也獨自去上操場邊的廁所,一次,她一下子摔倒在廁所里。但是,她不氣餒,繼續鍛煉。
劉蕓雖然住院耽誤了上課,卻沒有耽誤學習。年中考,她以分的成績,進入了全縣優秀生行列,被昌樂寶都中學錄取。
升入高中后,劉蕓又遇到了新的困難,遠離了母親,沒有了親人的照顧,教室又在樓上,這她帶來了很大的不便。但是,劉蕓沒有灰心,她在同學們的幫助下,勇敢地面對著一個個困難,憑著堅強的意志去克服。她也很樂意幫助同學,不論是哪位同學學習上遇到困難,她都熱心幫助,從不嫌麻煩。劉蕓說:“一個人學習成績再好也只是一花獨放,只有全班同學都學習好了,那才是百花齊放。”
堅強的劉蕓成為同學們的榜樣。她連續三年被評為學校的“三好學生”,被昌樂縣團縣委評為“優秀共青團員”,被濰坊團市委、市教育局、市學生聯合會評為“濰坊市自強之星”。
三
年,劉蕓參加了高考,她考出了分的好成績,比妹妹劉慧的高考成績還高了4分。
她在所有的高考志愿里都填了醫學院,她說:“如果我能上大學,畢業就做一名好醫生,用自己的畢生精力醫治人們的病痛,讓人們生活得快樂、幸福。”
可是,母親打工掙的錢卻供不起姊妹兩個上大學。看到媽媽焦慮的樣子,劉蕓說:“如果只能湊夠一個人的學費,就讓妹妹去上學。”
劉蕓被濰坊醫學院錄取了。正當她和家人正在為學費犯愁時,濰坊市殘聯的工作人員來了,給她送來輪椅和元錢,鼓勵她說:“不用擔心學費,市殘聯將全力幫助你,你準備好去適應新的大學生活吧”
一些好心人也在關懷著劉蕓,一位阿姨在得知劉云的情況后,經常給她往卡上打錢。阿姨要劉蕓注意自己的身體,改善一下自己的伙食。
一個同學的父親對劉蕓一直很關心。高中時,劉蕓回家的路和這個同學回家的路不在一個方向上,每個星期六下午,這位同學的父親都先把劉蕓送回家,周日上午又把劉蕓送回學校。上大學后,一天,劉蕓的木制拐棍突然斷了,她聯系不上媽媽,就打電話對這個同學的父親說了。他立即到解放軍89醫院,買了一副新拐棍,讓人調到合適的高度,給她送了回來。
劉蕓說,在自己人生的路上,有很多好心的人幫助過自己。她一定會通過自己的努力,好好學習,畢業后做一名好的醫務工作者,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回報大家的關愛。
劉蕓在自己的人生路上,跳躍前行,留下了堅實的腳印。
寫于年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