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第五章,我們要從在邯鄲臨漳縣當過太守的黃香談起,邯鄲臨漳縣位于河北的最南端,臨漳古時稱鄴,是黃帝后裔顓頊帝孫女女修的兒子大鄴的封地。漢朝魏郡的治所就在這里,而黃香就在這里當過太守,黃香是二十四孝”之首,要理解三字經的這一章節,就要從九歲的黃香談起,下面我們先看一下這章的原文:
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
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
我先把需要講解的字解釋一下:
(1)香:指黃香,東漢時江夏人。
(2)九齡:九歲。
(3)溫:溫暖。
(4)席:席子,睡覺時鋪墊的草織物。
(5)親:父母。
(6)當:應該、應當。
(7)執:執行、實行。
(8)融:指孔融(公元~年),東漢文學家。字文舉。魯國(今山東曲阜)人。為建安七子之首,文才甚豐。
(9)讓:禮讓、謙讓。
(10)弟:同“悌”,指友愛兄弟。
(11)長:兄長。
(12)宜:應該。
為了幫助一些朋友的讀音,我把這個原文的拼音也寫出來:
香(xiāng)九(jiǔ)齡(líng),能(néng)溫(wēn)席(xí),
孝(xiào)于(yú)親(qīn),所(suǒ)當(dāng)執(zhí)。
融(róng)四(sì)歲(suì),能(néng)讓(ràng)梨(lí),
弟(tì)于(yú)長(zhǎng),宜(yí)先(xiān)知(zhī)。
下面我把這一章的現代白話文的意思說一下:
黃香九歲的時候,就懂得在寒冬的夜晚,用自己的身體先把席子睡暖了,然后再請父親上床睡覺。因為孝順父母,是為人子女應該做到的本分?兹谒臍q的時候,就知道謙讓的道理,把大的梨讓給兄長吃,自己吃小的梨。友愛兄長,是做弟妹的從小就要懂得的道理。
講完三字經的這段原文,我在談一下黃香扇枕溫衾的故事:
“冬月溫衾暖,炎天扇枕涼;兒童知子職,千古一黃香!笔呛笕藢S香敬重的贊美詩。
黃香是東漢江夏人,就是現在的孝感云夢縣,他長大后在邯鄲臨漳縣當過太守,黃香從小就非常孝順,地方上的人都稱他為“小孝子”。九歲時母親去世后,他對父親更加孝順,每天搶著做比較費體力的工作,好讓父親有更多休息的時間,想方設法讓父親過得舒適一些。
邯鄲臨漳縣夏天天氣炎熱,蚊蟲又多,黃香知道父親怕熱,常熱得睡不著覺,又被蚊子叮咬,因此,每天晚上父親就寢前,黃香就先用扇子把枕頭和席子扇涼,把蚊子趕走,再請父親去睡。到了寒冷的冬天,黃香怕父親受凍,就先躺進冰冷的床鋪,溫暖了被窩、席子,然后請父親上床安歇。
不久,他的孝行傳遍了整個京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當時流傳著一句贊美他的話─“天下無雙,江夏黃童”,這句話的意思是:像江夏黃香這樣孝順的人,天下沒有第二個。當時的江夏太守聽說了這件事,覺得非常難得,便上表請皇帝表揚黃香的孝行。
黃香扇枕溫衾由于這章三字經也提到了孔融的事跡,那么我們也順便把孔融讓梨的故事也順便說一下:
孔融,東漢末年豫州魯國人,是孔子的二十世孫。他天性淳厚,從小就懂得謙讓。四歲時,有一天有人送來一籃梨子,他父親叫孔融先挑一個吃?兹谔袅艘粋最小的。他的父親覺得很奇怪,問他:“孩子,你為什么不挑大的梨子呢?”孔融回答說:“我的年紀最小,應該吃最小的;哥哥年紀比我大,應該吃大的。”宗族中的人知道這件事后,都對他另眼相看。
孔融這么小的年紀都有這么高的操守,真讓人感嘆不愧為孔圣人的后世子孫!
孔融讓梨正因如此,孔融在東漢末年非常有名的,他在濰坊昌樂縣當國相的時候,被人尊稱為孔北海,大家知道東漢末年的劉備很有名吧,三國演義的主角,當孔融被黃巾軍包圍,情勢緊急,他派派太史慈向平原國相劉備求救時,劉備都驚奇地說:“孔北海竟知道天下還有個劉備呢!保瑒涠几械椒浅s幸,于是立即發兵解圍,可見孔融在當時的知名度之高。
我想任何讀者這一章的朋友,都要對照在邯鄲臨漳縣當過太守的黃香的黃香,還有孔融,尤其是在和兄弟姐妹發生爭執的時候,看看他們,就知道自己應該如何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