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網3月19日訊去年以來,濰坊市聚焦機關運行流程再造,按照“系統集成、協同高效”原則,編制事項清單,建立“三化”機制,深化制度創新,對部門機構職能運行流程以及政務運行扁平化、協同化、貫通化流程進行再優化再塑造,部門內部運行時限壓減50%以上,縱向部門上下運行時限壓減60%以上,構建起“手續最簡、環節最少、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辦事流程,打造“高效濰坊”政務品牌。機關運行流程再造典型做法,在“全省流程再造培訓班”上做了展示介紹,學習強國、大眾日報等媒體平臺多次報道推介。
首先,編制“三張清單”,規范部門依法履職。摸清“底數”是實施流程再造的基礎。依照部門“三定”規定,對部門辦事流程進行“顆粒化”梳理,編制了“三張清單”。一是編制職責任務清單,落實崗位工作職責。市縣將多個政府部門工作任務細化為余項,繪制流程圖張,將部門職責具體到崗位,有效解決職責任務重點不突出、內部分工不清晰問題。二是曬出權力責任清單,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市縣政府部門共編制權力事項余項、責任事項余項,強化了部門監管責任。目前,已全部“上網公布”,實行動態管理。三是編制職責邊界清單,推動形成工作合力。編制公布市縣政府部門職責邊界事項項,涉及經濟運行、社會治理、市場監管等多個重點領域,明確部門主辦協辦關系,擰緊責任鏈條,較好解決了推諉扯皮問題。比如,高密市通過成立群眾訴求責任主體聯合認定小組,依據職責邊界清單,對多件事關群眾衣食住行、就學就醫等方面,原來沒有明確主管部門的“無頭事項”,落實主體責任,很好解決了部門間“踢皮球”的問題,“無頭事項”的解決率和滿意度從零分別提高到82%和84%。
第二,推行“三化機制”,提升機關運行效率。一是聚焦壓減層級,實施機關運行“扁平化”流程再造。對于重大事項、重要任務、重點工作,建立“自上而下”頂格協調機制,由部門主要負責同志或分管負責同志直接協調落實,減少中間環節,提升工作效率。比如,市發改委以流程再造為契機,依托市企業和重大項目智能化管理服務信息平臺,幫助企業及時解決發展中遇到的問題。企業通過平臺提出問題咨詢件,涉及39部門的土地、資金、人才、審批等10大類問題,已辦結件,2個單位因回復問題不及時被黃牌警告,企業滿意率達到%。問題最快答復時長4分鐘,最慢答復時長小時33分鐘,平均答復耗時33小時25分鐘,真正實現了“企業網上吹哨,部門立即報到”。再如,市財政局、市市場監管局等部門確定的67項重要事項決策運行時長壓減50%以上,市審批服務局將企業開辦時間由原來的3個工作日壓縮至平均1小時,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全流程審批壓縮到80天以內,大幅提升了項目落地速度。二是聚焦強化部門間協作配合,實施跨部門“協同化”流程再造。對食品安全、城鎮建設、環境污染防治等重點領域60余個部門聯動事項,按照“誰主辦、誰牽頭、誰負責”的原則,制定跨部門事項工作規則項,推動構建主辦部門啟動、相關部門支持配合的運行機制,有效提升跨部門事項運行效率。三是聚焦服務基層,實施市縣“貫通化”流程再造。建立信息直報機制,暢通信息渠道,鎮街每年可將1-2個急需解決的問題直報市級。市直有關部門建立了信息直報點,比如,市政府辦公室已在重點鎮(街)、重大項目、行業龍頭企業中設置信息直報點37個,及時收集企業經營中遇到的問題,推動各類便民利企政策直達基層。我市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全市統一的“鄉呼縣應”平臺,強力推進“屬地管理”改革,搭建縣鄉溝通快速通道,加快辦事節奏。比如,有群眾向昌樂縣寶都街道反映,商販占道經營、嚴重堵塞交通問題。寶都街道通過“鄉呼縣應”平臺,呼叫主管部門昌樂縣綜合執法局,對占道經營商販予以勸離,迅速解決了群眾反映的問題,受到群眾好評。“屬地管理”改革相關做法被《人民日報》予以推介。
第三,突出“三個重點”,扎實開展機關職能運行評估。一是突出主責主業,推動依法全面履職。依據“三定”規定,隨機抽取10個市直部門,對被評估部門的余項具體工作任務完成情況進行全面評估。同時,向服務對象、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發放調查問卷,開展履職滿意度評價,被評估部門的履職情況獲得較高評價,滿意度均在96分以上。二是突出清單管理,規范履職行為。依托權責清單信息管理系統,對被評估部門的項權責事項動態管理情況進行檢查,指導市直部門調整落實了項權責事項,進一步強化了權責清單對行政權力的剛性約束。三是突出流程再造,提升運行效率。從制度設計、機制運行和信息化應用等方面,評估流程再造實際效果,推動部門持續深化流程再造工作。總的看,被評估部門機關職能運行評估均取得較好成績,運行效率有了大幅提升。(本網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