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崖炸雞是昌樂縣南部鄉鎮民間名吃,因最先由原高崖周邊鄉村作為春節、紅白事待客美食而得名。
相傳高崖炸雞始于元朝末年,發源地就在昌樂南部高崖、紅河一帶。正宗高崖炸雞選用農家散養的紅冠大笨公雞,宰殺后剁成三公分大小的方塊,在白面盆中沾上一層白面,再放到攪勻的雞蛋碗中蘸上雞蛋,就可以下油鍋炸了。炸雞的油一般用豆油或花生油,油鍋中的油量要足,控制好火侯,炸出的雞塊顏色金黃即可,不必關心炸得熟不熟,撈出放在瀝油的竹筐內備用,食用時,將炸好的雞塊,放在鍋內,并添加適量蔥段、姜塊、八角等調料,用慢火燉,不要翻動,防止破皮,半小時后再放入粉皮等配料,鍋內的水?的合適了的時侯放香菜梗(或韭菜葉)、味精,淋上香油,出鍋裝盤。
高崖炸雞口味獨特、色澤金黃,肥而不膩,是昌樂農家待客不可或缺的一道美食。
蒸雞白菜蒸雞白菜也是昌樂南鄉的一道名菜,大概發源地在高崖、紅河一帶,這道名菜相傳創制于唐朝初年,已有多年的歷史。隋朝滅亡之后,一年春天,李世民率領秦瓊、羅成等好漢到山東青州平亂,來到昌樂以后,受到了當地老百姓的熱情歡迎和盛情款待,當地老百姓特意做了一道蒸雞白菜涼透后送給李世民吃,寓意是希望李世民大吉大利,能夠一統天下,將來做個有良心的皇帝,清白廉潔,關心百姓,造福人民。
過去,蒸雞白菜是一道年關菜,是用來待客的。每到臘月,老人們總是準備一只大大的油母雞,按照母雞大小,放一棵到幾棵白菜,不過白菜多點也不要緊,主要是吃白菜,豆油(注意這道菜要用豆油——香)、精鹽、蔥、姜、八角、香油都要準備。將宰殺洗凈的油母雞(據說公雞更好)先用豆油里外搓勻,再放入蔥絲、姜絲、八角、食鹽,腌制約兩小時,備一個陶土制作的盆(當地稱為二盆),將白菜幫單頁單頁地撕下,取一部分墊在盆底,然后將雞放入,再將其余白菜均勻排放在雞上面,每一層白菜中間都加上一些調料。把大柴火灶上的大鐵鍋內添上水,將陶盆置于水中,蓋好鍋蓋,微火蒸煮約兩小時即可。春節期間,北方天寒地凍,把做好的蒸雞白菜放在涼處,來客了,撈上一盤帶冰冰碴的蒸雞白菜當酒肴,白菜透著肥雞的肉味,雞肉浸滿白菜的清香,香而不膩,清涼爽口,那叫個爽啊。
現在,這兩道菜早已走下農家飯桌,成了很多酒店的招牌菜。
贊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