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樂縣古稱昌意,又稱“樂昌”、“昌州”、“昌樂”,地處冀魯豫三省交界處,是河南省的北大門。南樂縣歷史悠久,文化積淀深厚,是字圣倉頡故里,唐高僧一行的故鄉。
南樂位于古黃河流域,這里土壤肥沃,農業發達,農作物以小麥、谷子、玉米及薯類、豆類為主。瓜果、蔬菜種植歷史悠久,品種繁多。這里古今河渠縱橫,魚蝦蚌鱉豐盛,牛羊成群,豐富的物產構成了一套完整的主料、配料和調料,為南樂美食名吃提供了豐厚的物質條件。
最近后臺好多粉絲問小編
“你們幾時整一篇最全的南樂美食攻略?”
今日就滿足你們
尋味攻略!
全南樂的美食都在這里!
「雞窩燒餅」
傳統風味
南樂縣傳統風味,本地人主要的早餐種類之一,城鄉皆有出售。
是用發酵的白面配植物油、鹽、液糖、花椒面、蔥花、芝麻,以鋸末作燃料烤制而成,古時候也曾用蘋果樹、梨樹等果木做燃料以增加燒餅香味。
因燒烤爐子類似雞窩,故有“雞窩燒餅”之稱。
「南樂壯饃」
大眾小吃
南樂大眾小吃,類似于肉餅,已有多年歷史。尤以世居縣城東街的劉家壯饃和霍家壯饃最為著名,霍家壯饃已停做。
劉家壯饃自創始人劉東明開始,后經劉長青、劉善修,至今已傳承至第四代劉志領,已打壯饃為生,頗有名氣,多年經營,劉家始終如一把最極致的味道帶給食客們。
「南樂灌腸」
養血王
在明萬歷年間的《酌中志》和清乾隆年間的《都門竹技詞》中均記有“爆肚油肝香灌腸”和“灌腸紅粉一時煎,辣蒜咸汁說美鮮”等詩句。
「元村豆腐干」
南樂名吃
南樂名吃,產于元村鎮。其悠久歷史可追溯至清嘉慶初年,距今已多年。曾出口朝鮮、日本等國家;抗美援朝時期,曾被慰問團帶到朝鮮戰場慰問 戰士。
豆腐干是用上乘豆腐作原料,經過傳統工藝多道工序精制而成,色呈乳白,咸淡適宜,味道可口,是酒席必備佳品,亦可作為休閑零食,也可熱炒、涼拌或作餡料。鎮上豆腐干制作有多家,均獲得了較高的社會評價,其中陳家豆腐干較為有名,以其獨家秘方贏得了較高的市場信譽,百年工藝,口齒相傳。
「馃子」
特色美食
馃子是南樂的特色美食,大眾化的傳統早餐食品,其悠久歷史可追溯至宋真宗年間。南宋時期,秦檜以莫須有罪名害死了岳飛,國人憎恨秦檜誤國,所以用面制成人形下油鍋炸之,以解心頭之恨,稱為“油炸檜”,此為最早的油條。
后來南樂人把油條加以改進成為馃子,長方形中間多根細條的外形更為美觀,皮薄增加了香脆的口感。
未完待續···
審核:蔣曉宇
來源:《尋味南樂》縣政協
編輯:溫威
未經許可,請勿轉載。轉載請注明來源:南樂網縣委門戶網站(ID:nanlexww)
長按識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