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別稱鳶都,地處山東省東部、山東半島西部,取濰縣和坊子鎮二地首字得名,市樹是國槐,市花是月季、菊花。
全市地形地貌以低地、平原和低山丘陵三種類型為主。境內公路通車里程達2.88萬公里,共擁有98家國家A級以上旅游景區,其中2家5A級旅游景區、23家4A級旅游景區。
濰坊市總面積約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約萬,戶籍人口約萬人,市轄4區2縣6縣級市,分別是奎文區、濰城區、寒亭區、坊子區,臨朐縣、昌樂縣、青州市、諸城市、壽光市、安丘市、高密市和昌邑市。
奎文區,位于濰坊市中部,因古奎文門得名。
奎文區是濰坊市政機關所在地,全市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全區總面積約平方公里,著名景點主要有濰坊博物館和濰坊風箏博物館。
濰城區,地處濰坊市中部,因境內的濰水得名,是山東半島重要的交通樞紐,素有“半島走廊”的稱號。
全區總面積約平方公里,名優特產主要有濰城肉火燒、濰城雞鴨和樂等。
寒亭區,地處濰坊市城區北部,因古寒國得名,是濰坊風箏的發源地、中國年畫之鄉和中國風箏文化之鄉。
全區總面積約平方公里,名優特產主要有固堤西瓜、高里小香米、高里白蓮藕和南孫鯽魚等。
坊子區,地處濰坊市區東南部,因境內的坊子店得名。
全區總面積約平方公里,名優特產主要有坊安蘆筍等。
臨朐縣,地處濰坊市西南部,因臨朐山得名,被譽為書畫之鄉、小戲之鄉和中國觀賞石之鄉。
全縣總面積約4平方公里,戶籍人口約93萬,常住人口約85萬。境內沂山風景區是國家5A級旅游景區。名優特產主要有臨朐煎餅、臨朐槐花蜜和臨朐香椿等。
昌樂縣,地處濰坊城區西部,南北朝時期地屬都昌縣,五代后晉始置昌樂縣,取都昌一邑安樂之意得名,是世界四大藍寶石產地之一、中國西瓜之鄉。
全縣總面積約平方公里,名優特產主要有昌樂西瓜、昌樂藍寶石和昌樂木魚石等。
縣級青州市,地處濰坊市西北部,據史書記載:“蓋因土居少陽,其色為青,故曰青州。“
全市總面積約平方公里,戶籍人口約96萬。境內青州古城景區屬國家5A級旅游景區。名優特產有青州蜜桃、青州彌河銀瓜、青州山楂和青州柿餅等。
青州是我國北方最大的花木集散地,被譽為“東方花都”。
縣級諸城市,位于濰坊市南部,因諸魯邑得名。
全市總面積約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約萬,戶籍人口約萬。著名景點主要有諸城恐龍博物館、大舜苑和超然臺等。
縣級壽光市,是蔬菜之鄉、海鹽之都,地處濰坊市西北部,西漢時期始有壽光縣名。
全市總面積約平方公里,戶籍人口約萬。境內擁有國家A級以上景區9處,其中5處為4A級景區。
名優特產主要有上口冰果、壽光韭黃、堯河長茄、獨根紅韭菜、羊角黃辣椒、化龍胡蘿卜、浮橋蘿卜、桂河芹菜、無刺微型黃瓜、壽光大蔥、壽光櫻桃西紅柿等,均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縣級安丘市,位于濰坊市區西南部,縣境西南邊的太平山海拔高度為米,是縣域最高處。
全市總面積為平方公里。古老民間拳種--孫臏拳,屬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優特產主要有紅冠蜜桃、庵上大櫻桃、石埠子草莓、景芝三頁餅和安丘大姜等。
縣級高密市,地處濰坊市東南部,因地處密水以西且城踞高處得名。
全市總面積約平方公里,戶籍人口約90萬。全市共擁有3處3A級和2處2A級國家級旅游景區。
市內最高點海拔高度為米,位于柴溝鎮梁尹嶺張林北側。名優特產主要有高密爐包、高密燒雞、高密剪紙、撲灰年畫和聶家莊泥塑等。
縣級昌邑市,別名鄑邑、邶殿、都昌,地處濰坊市東北部,因邑地處都昌城得名。
全市總面積約平方公里,戶籍人口約59萬,常住人口約62萬,公路通車里程為公里。
當地名優特產主要有南逄大姜、斜子蘿卜、昌邑大餑餑、山陰大梨和昌邑梭子蟹等。
為方便更多人認識、了解濰坊市,文章中謬誤、遺漏之處,歡迎廣大讀者朋友留言批評指正。
洋芋豆好看的人都點贊、分享和在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