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昌樂,有一件事兒成了轟動全縣的大新聞。那就是,《姜守本當家》在當時的朱劉鎮于家莊村開機。這部后來在中央一套黃金時段連續播出八、九次的電視劇,不僅得到中宣部肯定,更是在拍攝時吸引了莊戶人水泄不通的圍觀。并且由導演趙玉嶸邀請,馬季、姜昆、李文華、趙炎、王景愚、馮鞏等一眾“大腕兒”在拍攝期間來昌樂演出。
而這部由中國電視劇制作中心投拍的劇本,正是根據郭建華創作的小說《姜守本進城》改編的。這是郭建華第一篇被改編成劇本的小說,此后他的劇本《墻東墻西》《兩個礦工和一個女人》《七彩鳳凰》《莊戶人是天》等相繼在昌樂拍攝,并在中央電視臺、省級衛視等播出。電視劇劇本《剪花娘娘》更是榮獲山東省電視劇獎。
不過,郭建華并非專職編劇,他更鐘情于能證明寫作實力的小說。小說集《尤莊的蒲團》、《橋》中收錄的作品多次獲獎,因此他也被譽為《山東文學》的“獲獎專業戶”。退休后創作的散文集《咸菜甕》更是凝聚作家半輩子的人生體驗,酸甜苦辣、五味俱全。
現年69歲的郭建華,年加入中國作協,曾任中學教師、縣文化館干部,濰坊電視臺專題文藝部主任,昌樂縣文化局副局長兼縣文藝創作室主任。一路走來,郭建華依舊在文學之路上奮力跋涉,提及在別人看來傷腦筋的爬格生活,郭建華笑言“寫作是我的生活方式”。
如今,郭建華的重心已經轉到了昌樂文學的后勤工作上,無論是哪位文學愛好者找到郭老,都會得到他悉心的指導和幫助。編輯刊物則是郭建華日常的工作,《齊都文苑》、《昌樂商會》都凝聚著他的心血。在郭建華看來,為草根作者立傳也是他目前的責任,無論是寫序、為作者寫評介還是寫大散文,郭建華都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為昌樂的草根文學作者留下印跡。
作為“文學聯絡員”,郭建華積極溝通外界和昌樂文學界的關系。他以自己的熱心和誠摯,促成了昌樂一中杰出校友——著名文學評論家、民間文藝學家、文化學者劉錫誠先生捐贈圖書事宜。現年82歲的劉錫誠將自己和夫人馬昌儀女士的著作、藏書、研究資料等捐贈給昌樂一中,在學校圖書館設立“劉錫誠文庫”,永久保存。中國著名兒童作家邱勛亦讓郭建華轉達未來將圖書捐贈昌樂一中的愿望。
現在,郭建華正在整理自己一摞摞的手稿材料、校對當年沒有電子版的小說集,“希望能出幾卷文集,總結自己這一生。畢竟一輩子就是干了文學這么一件事!
記者手記:實際上,認識郭老師的時間比認識郭老師家中大姨要晚,同住一個小區,大姨說話爽快愛笑,還常帶有小女生的浪漫心思。很自然,便和大姨熟悉起來。后來,因公去郭老師家拜訪,才發現熟悉的大姨竟然是郭老師太太。甚是驚喜。而在大姨的文稿中,郭老師也是作為大姨的文學老師和大哥形象時常出現,倆人攜手同行且舉案齊眉滿懷生活情調的夫妻感情讓人羨慕。郭老師儒雅溫暖負責任的丈夫、父親形象更是深刻于心。而這次采訪,無法全面反映郭老師文學成績,希望讀者可管中窺豹,感受其對文學的執著感情和對昌樂文學的貢獻。
預覽時標簽不可點收錄于話題#個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