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環衛一體化連續兩年兩個“全省第一”
我市打造美麗宜居鄉村建設的“齊魯樣板”
“現在我們農村像城區一樣潔凈,環境好了,空氣也好了,我們村的村民不拿一分錢,就享受到了與城區一樣的環境衛生服務。”近日,在壽光市稻田鎮東趙廟村,村民趙先生對記者說。記者在該村看到路面整潔,村莊的“顏值”也越來越靚。
壽光市紀臺鎮宋家莊子村。
我市不斷健全完善城鄉環衛一體化模式,探索農村保潔和垃圾治理新方式方法,有力擦亮了鄉村振興的靚麗底色。近日,記者從市城管局了解到,今年以來,我市緊緊圍繞省市工作部署,努力提高政治站位,聚焦高品質城鄉建設,擔當作為,攻堅克難,狠抓落實,大力開展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努力打造“最干凈的村莊”。全市完成集中整治任務村莊比例達%,實行農村生活垃圾集運行政村比例達%,農村人居環境顯著改善,打造形成美麗宜居鄉村建設的“齊魯樣板”。我市連續兩年城鄉環衛一體化測評成績全省第一,城鄉環衛一體化群眾滿意度全省第一。
我市“市、縣(市、區)、鎮(街)、村”四級保潔機制全面建立,“戶集、村收、鎮(街)運、縣處理”的城鄉環衛一體化體系不斷完善。全市共個鎮街(園區),個村莊,98座涉農鎮街垃圾轉運站,2.6萬余名保潔員,輛垃圾轉運車,21.3萬余個生活垃圾桶。
今年我市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持續發力。圍繞“三清一改”重點任務,通過六大舉措,以打造“最干凈的村莊”為目標,研究制定《濰坊市農村垃圾治理工作方案》,下發《關于做好濰坊市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的通知》,對全市個村莊,從加大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力度、完善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建立農村生活垃圾治理長效機制等方面,細化量化任務目標,抓好制度落實,開展專項整治,形成問題清單,對存在問題,保質保量、堅決徹底整改到位,村容村貌顯著改觀。
昌樂縣營丘鎮張莊村。
精細化管理標準提質增效。在每戶配備1名保潔員的標準配備保潔人員、每15戶或60人設置1個垃圾桶的標準配齊垃圾桶、每1萬人配備1輛垃圾轉運車、每個鎮街建有一座垃圾轉運站或配備相應的轉運設施的基礎上,通過提高環衛人員待遇、提升工作標準,進一步規范垃圾轉運站管理,全過程打造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的齊魯樣板。
“標準化管理村”創建穩步推進。根據村莊地理位置、基礎建設和環衛管理水平,堅持標準先行、樣板引路,合理安排工作任務和創建時序,集中力量解決環境衛生突出問題。在往年創建完成個城鄉環衛一體化“標準化管理村”的基礎上,年在全市再創建打造0個“標準化管理村”,創建率達到66.7%。通過開展集中連片治理,串點成線、逐年擴面,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和村容村貌,不斷鞏固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成果,努力打造農村環境治理濰坊樣板和城鄉環衛一體化品牌。
青州市何官鎮石家村。
打造“群眾滿意的最干凈村莊”。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為指導,在全市范圍內精選個城鄉環衛一體化工作高標準的村莊,采取調查問卷、網絡投票等方式進行群眾滿意度調查,不定時進行現場督導檢查、驗收并下發通報,全面開展“群眾滿意的最干凈村莊”創建活動。通過召開現場觀摩會,組織學習觀摩先進鎮、村的好做法、好經驗,推廣農村生活垃圾轉運站、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典型事例和先進經驗,引導農民群眾增強環境意識,形成良好習慣,積極參與環境衛生治理工作。
強化日常監管考核力度。采取“四不兩直”的方式,定期開展城鄉環衛一體化督導考核,堅持標準導向、問題導向,每年制定出臺考核辦法及標準,做到文件督導到位、現場督導到位、問題整改到位三到位,對督導發現的農村生活垃圾問題及時進行通報并落實整改,促進城鄉環衛一體化工作不斷提升。
寒亭固堤街道齊家沿村。
提高轉運站規范化管理水平。研究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做好農村生活垃圾轉運站運行管理的通知》,對規范、提高垃圾轉運站運行管理進行安排部署。落實主體責任,加強監督管理,建立行之有效的監督考核機制,嚴格執行崗位安全操作規程和衛生管理規定。按照有關要求,規范合理處置滲濾液,達標排放并做好臺賬數據記錄,提高轉運站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開展城鄉結合部生活垃圾治理。城鄉結合部一直是每個城市的治理頑疾,為此,市城管局專門研究制定《濰坊市城鄉結合部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實施方案》,按照管理標準化、整治精細化、環境人文化的總要求,切實搞好城鄉結合部生活垃圾專項整治和長效管理,實現城鄉結合部生活垃圾治理全方位覆蓋、屬地化監管和長效化管理的新突破,使我市城鄉結合部人居環境質量得到明顯提升。
下一步,我市將繼續開展“標準化管理村”創建工作。探索新的創建辦法,帶動整體標準和管理提升,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和村容村貌,不斷鞏固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成果。打造現代化“花園式”轉運站,促進后進鎮街(園區)環境整治提升。同時,強化輿論宣傳,提升群眾環境衛生意識,從源頭減少亂丟、亂扔垃圾的不文明行為。
濰坊日報社全媒體記者:趙金鳳/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