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鮮活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較強的文化魅力,它不僅根植于一個地方厚重的文化底蘊,也是一個城市對外交流的名片。
近年來,山東省濰坊市昌樂縣文化和旅游局始終致力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用好用活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昌樂金首飾制作、寶玉石雕刻、樂器制造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已成為昌樂遞向世界的一張張文化名片,為濰坊創建“東亞文化之都”提供了昌樂力量。
一是打造非遺聚集區,讓昌樂非遺得到更好傳承保護。依托昌樂非遺博物館打造提升非遺聚集區,通過實物展陳、版面介紹和現場展示等形式,全面展現昌樂豐富的非遺資源,讓市民和游客近距離感受非遺魅力,為非遺傳承發展提供了很好的平臺。
二是開展“五進”活動,讓非遺與民眾聯系更加緊密。近年來,積極開展非遺進社區、進校園、進鄉村、進商場、進景區,舉辦剪紙、面塑等培訓和非遺展示展演活動,讓更多社區民眾走近非遺、了解非遺、熱愛非遺,讓非遺走進市民家中。
三是強化對外宣傳交流,讓昌樂非遺走向更廣闊空間。積極參加上級組織的各類比賽、展會等活動,讓世界了解昌樂,讓昌樂走向世界。
重達克的夢金園黃金風箏亮相“河和之契”黃河流域、大運河沿線非遺展示周備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