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北站夜景 初永濤攝
▲年10月,青州市彌河鎮桐峪溝村成功入選第一批美麗村居建設省級試點村。 王帥提供
▲濰縣中路提升改造效果圖 任迎春提供
▲年7月20日,中心城區道路暢通工程28條斷頭路之一金光路(瑞斯東街-健康東街)建成。 曹陽攝
▲年9月21日,在山東省第四屆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新技術產品博覽會上,我市被授予國家級綠色建筑與裝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圖為授牌儀式現場。 路振宇攝
▲年1月24日,壽光市羊口鎮南宅科村正在進行災后重建施工場景。據了解,該村是全市第一個災后重建開工建設的整村遷建村。 楊曉鵬攝
▲年11月13日,昌樂縣北關棚改建設現場。 曹樹群提供
▲火車站南站房效果圖 崔永健提供
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實中央、省、市一系列決策部署,按照“走在前列、起好帶頭作用”的目標要求,高點站位、勇于擔當,全市住房城鄉建設工作取得新成績。
濟青高鐵如期通車,濰坊正式進入高鐵時代
年12月26日,在高鐵濰坊北站站前廣場舉行“濟青高鐵通車暨濰坊北站啟用儀式”,濟青高鐵正式開通運營。自年高鐵新片區開發建設啟動以來,指揮部人員全部下沉一線、靠前指揮,高鐵北站站房及站前廣場、禹王北街等3條外圍疏解道路全部建成投入使用,為濟青高鐵按時通車提供了堅實保障。濟青高鐵濰坊北站作為沿線規模最大站之一,站房總建筑面積6.6萬平方米,配套建設站前廣場和地下工程10.6萬平方米,站房造型以濰坊盤鷹風箏為原型,詮釋了“鳶飛翼展、活力之都”的設計理念。濟青高鐵的通車,標志著我市正式進入高鐵時代,成為全國個區域性高鐵樞紐城市之一,成為北連京津冀、南接長三角、東鄰青煙威、西接省會濟南的鐵路“米字路口”,對于縮短我市與沿線城市的時空距離,融入“濟青一小時生活圈”,提升人民生活幸福指數具有重要意義。
全力打贏災后恢復重建攻堅戰,市住建局榮獲“山東省抗災救災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災情發生后,全市住建系統緊急行動,將抗災救災和災后重建作為首要政治任務,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恢復受災群眾生產生活,牽頭起草并提請市政府印發《濰坊市災后重建整體方案》和《災后居民住房及公共建筑重建工作方案》,連同水利設施重建工作方案等其他5個子方案,形成“1+6”災后重建總體方案,為重建工作明確了時間表和路線圖。協調省住建、司法及全市系統內專業技術人員余人,分成50個指導組,赴受災地區指導開展災后農房排查鑒定工作,先后排查農房5萬余戶,鑒定倒塌及嚴重受損危房戶,全部在《濰坊日報》進行了公示,有效杜絕了次生災害發生。加強技術指導和安全巡查,連續印發6個技術規范和設計圖集,抽調20名專家靠在一線進行技術指導和巡查,截至年11月15日,全市戶居民住房修繕加固任務和戶房屋分散重建任務全部完成。同時,抽調人員對受災房屋進行“回頭看”全覆蓋大檢查,配合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進行“受災群眾大走訪”活動督查,確保受災群眾溫暖過冬、安全過冬。全市15個整村遷建村于年11月底全部順利開工建設,目前已經基本完成基礎施工,并協調各縣市將第一批工程款撥付到位,計劃年8月底前全部竣工交付。
推動城鎮化高質量發展,我市榮獲首批“山東省適宜人居環境獎”
以城鄉融合、區域協調發展理念為引領,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不斷提升城鎮化發展質量。在年度全省城鎮化發展考核中,我市居全省第一位,連續4年保持前三位次,被省政府授予“山東省適宜人居環境獎”。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1.75%,增長1.8個百分點,增長速度全省第一。爭取省級城鎮化獎補資金2億元。青州市成功入選第三批省級城鎮化試點城市,全市共有國家級試點城市1個、省級試點城市2個。制定《濰坊市特色小鎮創建實施細則》,啟動市級特色小鎮創建工作,10個小鎮列入創建名單,7個小鎮列入培育名單,形成1個國家級、9個省級、17個市級特色小鎮布局體系。截至年底,特色小鎮累計完成投資.6億元,羊口鎮在全省新生小城市試點考評中位居第一位,安丘齊魯酒地小鎮、諸城昌城健康食品小鎮、臨朐九山薰衣草小鎮在省級特色小鎮考評中進入前15名。
超額完成棚改征遷任務,為新舊動能轉換騰出寶貴空間
將棚戶區改造作為保障改善民生、提升城市建設品質、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工程,搶抓機遇,主動作為,創新實施“棚改+”新模式,走出了一條棚改與產業、生態和片區開發相結合的新路子,實現了“群眾得實惠、企業得市場、發展得空間、黨政得民心”的工作目標。在全市經濟社會發展觀摩中,棚改工作成為一大亮點,連續兩年被評為全市“突出貢獻獎”。年,全市共開工棚戶區7.03萬套,開工率達到.6%,超額完成既定年度目標,惠及群眾20余萬人。同步依法推進房屋征遷,年全市累計完成拆除房屋征遷項目個,完成征遷7.47萬戶,騰出土地8萬畝。年4月,高新區91個村(社區)、戶全部完成征遷,在全省第一個實現城中村“清零”。年11月22日,在住建部組織的加快住房制度改革和長效機制建設專題研究班上,我市和杭州市受邀介紹棚改經驗。
全面推進站南廣場片區改造,火車站南站房正式開工建設
多年來,受膠濟鐵路南北分隔影響,站南廣場片區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缺少公共空間和城市景觀,環境臟亂差等問題突出。為此,市委、市政府啟動了站南廣場片區開發建設項目,計劃通過實施綜合改造,使站南廣場片區由城市發展背面走向城市客廳,改善群眾生活環境,加快形成城市功能新板塊、城市提升新地標。片區規劃面積約30平方公里,核心區9.8平方公里,計劃總投資約億元。目前,火車站南站房全面開工建設,站房以濰坊蝴蝶風箏為設計原型,總建筑面積2.6萬平方米,與北站房設計相同,寓意“南雄北秀、比翼齊飛”。項目從可研立項至批準開工建設,僅用12個月時間,創造了國內同類站房工程審批最快紀錄。長途客運樞紐站工程已經開工,站前廣場地下空間工程主體已封頂,正在進行基坑回填等工作,建成后可為火車、公交、長途以及輕軌等交通方式提供便捷的中轉換乘服務。和平南路已具備通車條件,向陽南路、倉南街等2條道路正在加快建設。
推進美麗村居建設,打造“三生三美”宜居家園
以建設生產美、生態美、生活美“三生三美”宜居村莊為導向,加快美麗村居建設,打造各具特色、富有濰坊風格的“富春山居圖”。青州桐峪溝村等4個村莊及壽光口子村等6個災后重建村莊成功入選第一批省級美麗村居建設試點,全省首批56個名額,我市占得10席,創建數量和獎補金額均居全省第一位。以打造“魯派民居”濰坊樣板為目標,著力加大試點建設力度,堅持“一村一品、一村一韻”,逐村編制設計方案,形成了一批體現本土特色的傳統民居和富有鄉村氣息的田園建筑,留住了綠水青山和鄉愁記憶。年12月19日,有關省領導同志來我市專題調研,對美麗村居建設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同時,加大特色鎮村創建保護力度,共創建省級以上傳統村落、宜居村莊等個,爭取上級資金1.3億元,青州市黃鹿井村等3個村莊入選國家級傳統村落,昌邑市齊西村入選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啟動濰縣中路升級改造工程,濰坊首條準快速路建設全面展開
濰縣中路北起濱海新區,南接安丘市,中間經過寒亭、高新和坊子三區,全長80公里,是濰坊市南北向的主干線,也是高鐵濰坊北站配套建設的重要疏解道路。年3月7日,市委常委會研究確定,對濰縣中路(禹王北街—濰萊高速)實施升級改造。道路總長度21.2公里,由現狀雙向四車道改為雙向八車道,8個路口采取下穿隧道,為我市首條城市準快速路,計劃總投資約30億元。其中,高新區段由高新區投資并組織建設;寒亭區段和坊子區段由市級墊資建設,兩區匹配相應資源,市住建局負責組織實施。同時,項目同步考慮輕軌發展空間;配設地下綜合管廊,全面落實海綿城市建設理念,建設排水設施,有效解決中心城區特別是高新區內澇問題。項目建成后,對于實現城市南北“快速互通、聯動發展”,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具有重要意義。目前,項目已全線開工建設,計劃年底前主車道具備通車條件。
啟動中心城區道路暢通工程,打通城市道路微循環
為進一步完善中心城區主、次干道交通路網,打通城市道路微循環,徹底解決城市交通南北阻隔擁堵問題,年2月10日,市政府印發《中心城區道路暢通工程實施方案》,計劃利用三年時間,打通中心城區28條斷頭道路和13條下穿青銀高速道路,項目總投資41.8億元。年,41條道路的設計工作已全部完成,開工斷頭路17條(臥龍西街、和平北路、樂川街、友愛路、桐蔭街、鳳翔街、正泰路、智能裝備園西規劃路、孵化器北路新建工程、順河路、金光路、華都巷、珠光街、桃園街、東金支路、東方路、志遠路)、下穿青銀高速道路10條(友誼路—惠賢路、卉香路—志遠路、白云路—銀楓路、幸福路、上港路、新華路、友愛路、長松路、文化路、濰州路),其中13條斷頭路(臥龍西街、樂川街、桐蔭街、正泰路、智能裝備園西規劃路主路、孵化器北路新建工程、順河路、志遠路、金光路、華都巷、珠光街、桃園街、東金支路)主路已具備通車條件。
著力提升房地產產品品質,被授予首批“國家裝配式建筑示范城市”
年,在國家“房住不炒”總基調下,我市以“穩房價、穩市場、穩預期”為目標,堅持在發展中調控,在調控中發展,房地產市場總體保持了健康平穩的發展態勢。鼓勵扶持優勢開發企業積極進行兼并重組做大做強,堅決淘汰“小弱散”企業,同步引進了保利、綠地、中南等國內知名房企。截至目前,全市共有房地產開發企業家,其中一級企業21家、二級家,一二級企業數量位居全省首位。堅持“打造百年建筑、建設低碳城市”的目標,通過建設健康低碳的綠色建筑,推動房地產業轉型升級,提升城市建設品質。截至目前,我市累計獲得綠色建筑評價標識評審項目個、萬平方米,共獲得全國“廣廈獎”項目9個,數量位居全省首位。我市與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被住建部確定為首批“國家裝配式建筑示范城市”。
完善建筑市場秩序,建筑業繼續保持千億級產業
年,全市完成建筑業總產值約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8.8%。我市連續多年入圍全省建筑業5強市,壽光市、諸城市、安丘市、青州市入圍建筑業10強縣,昌大集團、山東華邦、壽光一建等三家特級資質企業入圍建筑業30強企,入選縣市數量居全省第一。深入開展建筑市場規范化管理提升年活動和建筑施工違法行為專項整治行動,全市共查處違法違規行為起,下達整改通知書份,約談企業負責人95人次,建筑市場秩序不斷改善。加大農民工工資清欠力度,發布清欠“紅黑榜”,通報表彰企業37家,對引發欠薪上訪的55家企業、48名人員進行嚴肅處理,并公開曝光,切實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從年中秋節以來,我市建設領域農民工工資清欠形勢保持平穩,未發生較大的群體性事件。加強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監管,全市建筑工程安全生產形勢保持平穩。著力打造精品工程,醫院門診病房綜合樓工程榮獲“魯班獎”,全年創建國家優質工程獎2項、中國建筑工程裝飾獎4項、“泰山杯”工程15個。
著力改善群眾生活居住條件,惠民利民工作扎實推進
以入選全省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試點城市為契機,提請市政府印發《濰坊市中心城區既有多層住宅增設電梯管理暫行辦法》,配套出臺手續辦理導則、印發明白紙,努力將好事做好、做實。年,中心城區既有多層住宅增設電梯開工53部,其中50部基本完工,春節前可投入使用,為余戶業主解決了上下樓困難的問題,超額完成省下達20部試點任務,數量居全省第二位。以改善農村困難群眾居住條件為目標,打好行業扶貧攻堅戰,重點解決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五保戶、低保戶和貧困殘疾人家庭4類群體住房安全問題。年,全市完成農村危房改造戶,累計改造農村危房8.6萬戶,共爭取中央和省補助資金2.5億元,惠及困難群眾22萬人。以保障城市低收入困難群眾為目標,完善住房保障體系,擴大保障對象范圍,加大公開力度,主動接受群眾監督。年,全市列入國家計劃政府投資公租房分配套,企業投資公租房分配套,租賃補貼發放戶,經濟適用住房分配套,共計保障住房困難群眾戶,惠及住房困難群眾近13萬人。
持續轉變干部作風,全力打造住建鐵軍
把重點項目作為錘煉干部作風的第一戰場,堅持黨支部與項目指揮部“兩部同建”,局黨委5名成員長期在指揮部一線辦公,強化協作配合、融合合作意識,主動加強協調溝通,爭當主動發起者、主動牽頭人,寧可超前一步形成交叉,也不猶豫遲疑造成空檔,為重點項目建設順利推進提供保障。抓好精神文明建設,新增市級文明單位4家,達到全系統機關事業單位文明單位全覆蓋。加強學習型組織建設,聯合市委組織部在上海交通大學舉辦全市現代化城鎮建設管理專題培訓班,提升干部政治素質和專業水平,確保新思想、新戰略、新理念在住建系統落地生花。年,局系統共受到各級表彰先進集體(單位)14個、先進個人51名,站南廣場片區開發建設指揮部臨時黨支部被市委表彰為“濰坊市先進黨組織”,局系統兩名同志分別被表彰為“全市優秀共產黨員”和“全市優秀黨務工作者”。全市各級建設者,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三多一少”建設者精神,鑄就了一支敢打硬仗、善打大仗、能打勝仗的住建鐵軍,為建設富裕文明充滿活力的現代化強市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