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學和料理家務之余,家住昌樂縣朱劉街道東任疃村的于洪云開啟了一天的“自由工作模式”。她的工作比較簡單,就是在家按照廠家規定的尺寸將不同顏色的織帶進行裁剪,供“手造”織帶飾品制作使用。
于洪云在家進行織帶裁剪等工作。
此類工作以家庭婦女居多,她們以計件方式掙取工資,熟練的一小時能掙20元。“這樣的手工活一學就會,疫情期間我們通過視頻在線學習,一個月能掙元左右,還不妨礙家務活,真正是務工、顧家、農忙‘三不誤’。”于洪云笑著說。
織帶飾品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昌樂織帶產量占全國的20%。依托產業優勢,該縣人社部門聚焦滿足群眾就業增收需求,不斷創新工作思路,優化營商環境,大力筑巢引鳳,吸引和支持高校畢業生、返鄉農民工等群體創新創業,通過發展“手造微工廠”模式促進勞動者“家門口”靈活就業,持續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一名婦女進行織帶飾品配件加工制作。
“縣人社局為我們創新發展搭建了‘眾創平臺’,從創業貼息貸款、自主創業補貼、提升創業能力等方面給予了全方位的支持。”昌樂騰軒工藝品廠負責人何玉霞說,發展“手造微工廠”,主要面向小區家庭婦女和農村剩余勞動力派單,讓那些因為需要照顧孩子和老人不方便外出的求職者有新的就業渠道。
在騰軒工藝品廠的產品展柜,記者看到從金牌綬帶、圣誕飾品,到禮盒絲帶、緞帶花束,各類“手造”織帶飾品一應俱全。“我們根據訂單生產,一年訂單在萬元左右,吸納了近名整天‘圍著鍋臺轉’的家庭婦女不出家門就能就業。”何玉霞說。
織帶類花束。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