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百姓幸福“加碼”
——濰坊干部作風建設短鏡頭(上篇)
01:05春華秋實,歲物豐成。
今年春天以來,“民生”成為濰坊的關鍵詞。給全市名一線環衛工人提高待遇,免費開放48萬個公共停車泊位,在城區新建座便民公廁……一份讓老百姓收獲滿滿的“民生賬本”,為高質量發展的濰坊作著平實又生動的注腳。
民生實事做到哪,“大數據”就跟到哪。濰坊日報社全媒體記者王貝爾
而這份“民生賬單”背后,有那么多奔波在民生工作一線的黨員干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用心用情用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以實干苦干創新干的作風,以服務群眾、忘我奉獻的高標準高境界,擦亮了厚德濰坊的城市品牌,托起了風清氣正的朗朗晴空。
以“繡花功夫”辦好民生實事
齊文濤在查閱社保繳費檔案。濰坊日報社全媒體記者付凱
一些看似瑣碎的民生事項,對老百姓而言都是實實在在的大事。這一點,今年54歲的濰坊市社保中心機關養老保險科科長齊文濤深有感觸。從事社保工作30年來,她已數不清為多少人解決了心頭之憂。
原在市直單位的劉妍,因上世紀90年代單位轉企改制、人員劃轉分流,離開了單位,今年到退休年齡核算養老金時,轉接單位沒有她的名字,當年繳納社保的記錄無從查找。這可怎么辦?劉妍急得眼淚都掉下來了。她抱著試試看的想法來到了市社保中心。齊文濤聽明來意,耐心地安慰劉妍,并聯系檔案管理人員打開檔案室,一張張地翻找卷帙浩繁的會計憑證,花了半個多月時間,終于找齊了那十多年的手工記賬繳費單據。今年7月,劉妍順利辦妥退休。劉妍被這份認真求實的勁兒深深感動,趕制了一面“實事求是”的錦旗送到了社保中心。
“這些都是日常工作,但只要用心去做,哪怕只是舉手之勞、點滴小事,也有可能影響一個人的命運。”齊文濤感慨道。
用心干,就是工作標準;用心干,就是服務境界。牽涉到民生利益,看似點點滴滴,卻沒有小事,做好民生實事更來不得“花架子”。在平凡的崗位上,哪怕幫助一個群眾解燃眉之急,幫助一個弱勢群眾擺脫貧困,都是干有所為!
“勿以善小而不為”,已成為濰坊市黨員干部服務民生的首要理念。
如何將信息技術的發展成果惠及民眾?數據又該如何走進百姓生活、服務社會?市大數據局的工程師開發出了一個個令人滿意的民生答案,讓濰坊市黨員干部服務民生的能力得到了升級。
近日,在臨朐縣,一家特殊的“零工客棧”正式“營業”,老百姓足不出戶,就可以像逛“淘寶”一樣在線上尋找適合自己的工作。這是我市大數據局系統的干部用“大數據”服務“民生小事”的典型案例。
“讓數據多走路,讓人民少跑腿。”其實,便民利民的背后除了高速發展的大數據應用技術,付出最多的是將大數據融入民生的黨員干部。
為污水井蓋安裝數據采集和物聯傳感設備。
日前,市大數據局聯合市城市管理局將城區公廁地理位置、開放時間等數據進行了梳理匯總,開發上線“公廁地圖”應用。大數據工程師在收到市城管局發來的最新公廁信息后,通過現場核實、自動化程序校驗、確認無誤,即對數據進行上傳,僅用一天半時間就對座公廁位置及導航進行了更新。
為提高民生服務效能,市大數據局的工程師們又加緊對中心城區10條主干道路上個污水井蓋安裝數據采集和物聯傳感設備,實時監測和預警,提升窨井蓋安全管理效率和水平。
把高大上的“大數據”互聯網技術,開發應用于一件件民生小事,應用于老百姓的生活場景中,這就是主動作為,用心作為。
只有心里時刻裝著老百姓,才能有效地激活專業“腦筋”,把公共資源和現代科技用到為民服務的刀刃上。在這方面,濰坊市直部門的干部善作善成。而對我市民生服務一線的黨員干部來說,擁有的更是一種心中有民、躬身為民的情懷。
劉建亮(左一)查看轄區商鋪裝修施工安全。通訊員叢清潔
位于昌樂縣寶都街道的西湖社區,轄區內有居民余戶,住戶較多,商業發達,面臨著比較繁重的基層治理和服務工作,傳統社會服務管理模式已難以適應群眾新需求。
處理政務服務熱線,與網格員、部門單位、熱心居民一起為老百姓跑跑腿、解矛盾、辦成事……社區工作“新兵”劉建亮打心眼里高興:“尤其是走在小區里,大家叫我小劉的時候,我感覺特別親切。我就想盡自己最大努力把大家的小事做細,實事辦好。”
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從細微之處入手,用“繡花功夫”解百姓之急。在推進民生實事落地的過程中,濰坊市奮戰在一線的干部用心用情繡出的是一幅人民江山圖。
用實干精神厚植為民情懷
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
在濰坊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一線,在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一線,在精準幫扶困難群體的一線,有一個身影一直不曾缺席,那就是共產黨員。
“不是干活有癮,而是不干有愧。”這是濰坊市衛健委黨組成員、市疾控中心黨委書記王象斌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在王象斌的辦公室里,一張折疊行軍床,兩箱方便面,還有一臺銹跡斑斑的電熱汀,將本就不大的房間擠得滿滿當當。疫情形勢最嚴峻的時候,王象斌曾連續40多天吃住在辦公室,電話24小時暢通,他幾乎沒睡過一個“囫圇覺”。即便疫情防控常態化后,他也依然每天午夜時分回家。
一年多高強度工作,王象斌沒有休過一天班。今年4月份,他因身體極度疲勞、精神高度緊張,顱內長期高壓,導致腦脊液滲漏,隨時有顱內感染的危險,而一旦顱內感染,會危及生命。醫院住院期間,他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