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思考的藝術,需要我們經常頓悟。貝爾斯說:“教育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所以千萬不要以為教育只是一種操作性的工作,相對于操作性來說,教育更是思考的藝術。如果我們總是急急忙忙的想找到操作方法,我們能成為那棵樹,那朵云嗎?我們的靈魂或許就沒處安放。所以,不要急于求成,永遠把育人放在首位,考慮“人”字,讓“育”字有依附感和載體。
在過程中享受教育的果實。假如學生的成長是一場賽跑,不是先跑就能夠在前面,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奔跑在前,贏得掌聲。有的拼搏了,但是沒有能夠得到鮮花和掌聲。這個或許會給他們帶去一些青春成長路上的痛。這個時候我們要適時的出手,讓孩子在成長的路上能夠更自信,更快樂。讓學生能夠自由快樂的成長,不壓抑他們的個性,幫助他們解決一些成長中的困惑這就算是育人。現(xiàn)在很多老師育人的眼光只是停留在讓學生得個好的分數(shù),當然這也是育人的其中之一,但是這個是遠遠不夠的,因為人的發(fā)展是一個很多元的過程,不是說看著結果就能夠達到這個結果的,太教育昌樂二中名師講壇李霞追求教
發(fā)布時間:2021/7/14 9:13:56
北京白癜風專科醫(yī)院 http://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map.html李霞李霞,昌樂縣立德樹人標兵,師德模范。擔任多年班主任,備課組長和英語學科主任,從事多年級部管理工作,多次獲得教學成果獎。曾獲縣優(yōu)質課獲一等獎,市級一師一優(yōu)課一等獎和省級一師一優(yōu)課獎。曾到美國做訪問學者,學習先進的國際英語教學理念。熱愛英語教育尊重個性,文化浸潤,相信英語學習會成為將來生活品質提升的必須。追求教育的極致王陽明心學中說,一切真理在我們心中,所以外在的說教,無論它多有權威,只要和我們心中的真理不相符,就是錯的。可見我們自身要有能夠影響學生的資本必須是讓學生從內心信服,而不是說教,這需要我們內心的豐富和充盈才可以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