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首個亞行貸款地下水漏斗區域綜合治理示范項目子項目——
南寨水庫擴建工程竣工驗收
年底前項目所有工程完工二〇二三年爭取實現地下水位有所回
春分時節,山花初綻,碧水悠悠。坐落于昌樂縣城南部的南寨水庫擴建工程,歷經4年建設,于3月20正式竣工驗收。這座水庫不僅是昌樂縣的防洪供水保障,它還有個特別的身份——山東省利用亞行貸款地下水漏斗區域綜合治理示范項目首個竣工驗收子項目。
“由于國內在漏斗區域綜合整治及水環境修復沒有經驗可循,我省申請亞行貸款,依托亞行平臺引進國際智力、先進技術和治理模式,進一步提高地下水超采區綜合治理建設與管理水平。”省水利綜合事業服務中心主任張衍福介紹,整個項目估算總投資約3.44億美元,其中亞行貸款1.5億美元,分布于濰坊市的壽光、青州、昌樂、高密和淄博市的桓臺縣境內,項目區建設內容不僅有水庫增容,還通過河道治理、渠系連通及濕地生態修復等工作提高地表水利用率,實現地下水補源,南寨水庫擴建工程是其子項目之一。
“過去水庫規模小,地表水可用資源緊缺,上游雨洪水得不到有效存蓄利用,遇到強降雨天氣容易產生洪澇及次生災害。”昌樂縣水利局局長張義增回憶。
山東省利用亞行貸款地下水漏斗區域綜合治理示范項目的落地,為水庫擴建帶來機遇。
工程自年12月12日開工建設,至年10月完成。擴建后水庫規模由原來的小(1)型變為中型,總庫容萬立方米,興利庫容達到萬立方米,年可供水量萬立方米,補充下游河道生態水量25萬立方米,改善當地城區供水水源保障不足的現狀。
南寨水庫擴建工程建設局法人代表毛福利在驗收會上介紹,水庫擴建蓄水后,通過水庫自身及下游河道滲漏補給區域地下水,抬高了區域地下水位,實現了地下水漏斗區回灌效益。水庫至縣經濟開發區供水工程,實現了替換水源的目的,減少了當地地下水的開采,使區域地下水位逐步回升。
水庫的擴建還帶來防洪和生態效益,在抵御年、年連續兩年臺風強降雨過程中,有效攔蓄洪水.3萬立方米,削減洪峰%。張義增告訴記者,水庫擴建蓄水后增加蓄水面積,不僅改善了周圍小氣候,使得庫區及下游小丹河兩岸植被率提高,水土流失逐步減輕,還成為了縣城南部一處休閑度假風景區。
隨著南寨水庫拉開各子項目竣工驗收的序幕,到年底,我省利用亞行貸款地下水漏斗區域綜合治理示范項目所有工程都將完工。預期將有效減少地下水開采量,增加地下水入滲補給,至年爭取實現項目區地下水位有所回升,同時改善防洪除澇面積32萬畝、灌溉面積21.8萬畝。(記者方壘通訊員趙新張效慶)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