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封神”的邯鄲人(一)——
綠野仙蹤冷于冰
作者:玉溪書生
邯鄲是個神奇的城市,三千年不改其名,這在全國是獨一份,無人可比。邯鄲有悠久的歷史文化,被譽為“成語典故之都”,這在全國也是獨一份,無人可比。鮮為人知的是,邯鄲還是諸多“神仙”的發(fā)源地,從今天起,咱跟您說道說道。
首先給您介紹的是成安縣的神仙冷于冰。
提起成安縣,您會想起什么?根據(jù)公開的資料顯示,成安縣位于河北南部,邯鄲東南部,是全國棉花生產(chǎn)百強縣、優(yōu)質(zhì)棉基地縣,國家糧食主產(chǎn)區(qū)。20世紀五、六十年代,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等老一輩革命家都曾親臨成安視察棉花生產(chǎn),建有“毛澤東主席視察紀念館”供人瞻仰。
成安縣始建于春秋,得名于北齊。隋朝時,佛教大乘禪宗第二代祖師、漢傳佛教禪宗二祖慧可,曾在成安講經(jīng)說法,留下了元符寺、說法臺、二祖塔等圣跡佛蹤。正因這么有佛緣,當?shù)亓鱾髁撕芏嗌衿娴膫髡f,明朝人冷于冰成仙就是其中比較有名氣的一則。
臺灣成文出版社印刷發(fā)行的民國版《成安縣志》“人物”部分記載:冷于冰,字不華,成安城內(nèi)西街人。洪武時名士冷謙來孫(來孫即曾孫之孫);曾祖延年,精通醫(yī)道,有神醫(yī)之譽;祖父時雪,棄醫(yī)就學(xué),得進士第,官至太常寺正卿;父松,由舉人選授山東昌樂縣知縣,在任六年,有清正聲。
后面還有一些內(nèi)容,簡單翻譯一下。
冷于冰,姓冷,這個姓不多見;名叫于冰,聽起來真是冷冰冰的;字叫不華,這是因為古人除姓名外,往往還有一個“字”,如李白,姓李,名白,字太白。冷于冰是成安縣城內(nèi)的西街村人。明朝洪武年間(開國皇帝朱元璋年號為洪武)名士冷謙的來孫,來孫就是第六代孫;冷于冰的曾祖叫冷延年,他精通醫(yī)道,有神醫(yī)的名譽;冷于冰的祖父叫冷時雪,棄醫(yī)就學(xué),考中了進士,官當?shù)教K抡洌鞒瘯r太常寺是國家掌管禮樂的最高機構(gòu),有的資料顯示正卿為正三品,還有資料認為這個級別相當于今天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或者全國政協(xié)主席,也就是正國級,總之官很大;冷于冰的父親叫冷松,他考都是舉人,然后擔任了六年山東昌樂縣的知縣,是個清官。
冷于冰是個神童,他年僅12歲,就通曉了經(jīng)史、詩賦、引跋、記傳、詞歌、四六古作之類文章體例,更神奇的是,他還能寫八股文,要知道,八股文是明清兩代讀書人的噩夢,一篇文章要由破題、承題、起講、入題、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組成,題目一律出自四書五經(jīng)中的原文。后四個部分每部分有兩股排比對偶的文字,合起來共八股。
八股文要用孔子、孟子的口氣說話,四副對子平仄對仗,不能用風花雪月的典故褻瀆圣人,每篇文章包括從起股到束股四個部分。可以說,寫八股文非常難,約束非常多,蒲松齡這樣的大文豪小說寫得好,考八股就不行了。而冷于冰的八股文不僅寫得好,而且還被贊為“奇正相生”,有大家的風范。他14歲就參加科舉考試,在縣、府兩級考試中,都奪得了第一名,從此聲名遠播。
到了19歲,冷于冰赴京參加科舉考試。這個時候,京城出了個奇葩的事,讓冷于冰卷入了政治漩渦。
太師嚴嵩的干兒子趙文華當時擔任通政使,就是所有上奏皇帝的奏折需要到他手里轉(zhuǎn)呈,這樣就集中了很大的權(quán)力。這個趙文華的人品很糟糕,后來擔任工部尚書,奉命建造宮殿,把營建宮殿的材料拿來建造自己的府邸,被嘉靖查獲后,革職抄家,嘉靖罰他的子孫后代充軍還錢,一直還到萬歷十一年還沒還清。他的兒子趙思繹(字龍巖)過20歲生日,按照現(xiàn)在你吃個蛋糕也就得了,衙內(nèi)可不這樣向,他要開個大趴慶壽,不僅如此,他還向請求太師嚴嵩為他作一篇壽文,掛在中堂之上好好炫耀炫耀。
按照這個事很滑稽,小孩過生日讓長輩做壽文,于情于理都不對,嚴嵩如果是個正直的人,斥責這個不懂事的衙內(nèi)也就算了。但是,嚴嵩和趙文華本是朋比為奸的同黨,沆瀣一氣的狐朋狗友,現(xiàn)在干孫子提出了請求,不答應(yīng)吧感覺情面上推不掉,自己寫感覺掉價,就讓他豢養(yǎng)的幕賓、門客代為撰寫。
一篇祝壽文,難道一群人。原因也簡單,常見的祝壽,對象是老先生老太太,歲數(shù)大了,多夸夸多贊贊是沒有問題的;現(xiàn)在呢,一個20歲的毛孩子過生日,祝壽的人卻是當朝太師,夸多了不符合太師身份,不夸吧,這氣氛也不對。一幫子幕僚寫了十幾篇,一篇也沒有被相中。萬般無奈之中,有人找到冷于冰幫忙,冷于冰略一思索,揮筆頃刻寫就。
冷于冰的這篇壽文打破了常規(guī),在歌功頌德方面一筆帶過,重點寫友情,以長輩、忘年交的角度夸贊小衙內(nèi)講禮貌、有分寸,又對他進行了殷切的期望和諄諄的叮囑。嚴嵩看了很高興,聘請冷于冰為幕客,主要工作就是管理嚴嵩的文書資料,成為嚴嵩的得力助手。應(yīng)當說,這是冷于冰人生中的一個污點,盡管文章寫得好,但是站錯了隊,站到了奸臣的行列中。當然,當時嚴嵩還沒有倒臺,沒有定論,但歷史就是歷史,這件事也為冷于冰的遭遇埋下了伏筆。
有一天,山西巡按御史張翀上奏疏稱:“平陽等處,連年荒旱,百姓易子而食,除流寓江南、河南、山東、直隸、陜西等省外,餓死溝壑者幾千人。”他請求皇帝派人緊急賑災(zāi),并指責山西巡撫玩忽職守、漠視百姓疾苦,還指責嚴嵩堵塞言路,蒙蔽皇帝。嚴嵩怒氣沖沖,下朝后把張翀的奏疏給了冷于冰,要求冷于冰起草一個奏章,說嚴嵩“每于中省官員進見時,無不詳悉采訪,問地方利弊,百姓疾苦。聞山西省前歲大有,去歲又禾稼豐收。”也就是說,他要向皇帝辯白,說自己沒有蒙蔽圣聽,張翀所奏才是荒誕的不吉利的謊言。他還要冷于冰再寫一個公函,連夜送給山西巡撫,讓他參奏張翀“捏奏災(zāi)荒,私收民譽”。這樣里外夾攻,定張翀一個欺君罔上之罪,即使不能殺死張翀,也要把他遠遠流放。這已經(jīng)是顛倒黑白了,他還覺得此計還不夠歹毒,問冷于冰是否另有奇策,讓張翀全家受死。
冷于冰盡管在嚴府任職,但并沒有丟失本心,他說:“山西荒旱定系實情,百姓流移決非假事。”建議嚴嵩一邊指示山西巡撫開倉賑饑,一邊向皇上奏明情況,求得皇上諒解。嚴嵩不聽,冷于冰不罷休,勸嚴嵩以百姓為重。嚴嵩大怒,斥責冷于冰要像妾婦一樣以順從為正理。
將幕客比作妾婦,冷于冰哪里受得如此屈辱!他毅然辭職走人,科舉考試中高中全省第一名。奸賊嚴嵩得知,將冷于冰名次取消。冷于冰受此打擊,知道科舉無望,從此無意功名,為免受迫害,隱于他鄉(xiāng)成為道士。百姓傳說,有人曾在深山見到冷于冰,當時他正在煮石頭作為食物,已然成為神仙。
到了清朝乾隆年間(-年),有個讀書人李百川,以冷于冰為主人公,經(jīng)十年增補,嘔盡心血,創(chuàng)作出了60萬字的長篇神話小說《綠野仙蹤》。全書一百回,前五回敘述冷于冰的青少年時代和為嚴嵩做幕客之事;后面九十五回則屬于演義,寫冷于冰通過修煉成為神通廣大的神仙,能騰云駕霧,會諸多變化,法術(shù)無邊。當然書中也寫到了奸臣趙文華、嚴嵩父子被搬倒治罪的大快人心的場面。
在小說里,冷于冰秉性正直,不肯趨炎附勢;成仙后,懲惡揚善,抑強扶弱,拯救黎民,這應(yīng)該是作者的一個美好的愿望了。目前,成安縣今已沒有姓冷的了,有人說冷于冰后人為了躲避嚴嵩迫害遷居他鄉(xiāng),也有人說是“冷改雪(薛)”了。
冷氏故居,在民國時期尚有遺跡可尋。民國《成安縣志》記載:“縣西門里道北皆其府舍舊址也,今雖湮沒于荊棘瓦礫中,為他姓所有,而有心人于荒煙夕照間流連憑吊,尚指而目之曰:此冷氏之宮也!”
(本文參考常運鋒、韓寶河相關(guān)文章,在此致謝。)
轉(zhuǎn)載請注明:http://www.lxswo.cn/clxxs/16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