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鞏悅悅實習生楊泳慧王夢佳
4月6日7點多,山東師范大學西門外排起“長龍”。
當天是山東年普通高校招生體育專業首批考生報到的日子。根據省招考院通知,各市考生分四批次報到,首批報到考生來自日照市、濰坊市、菏澤市,將于4月7日起參加考試。
報到現場,十七八歲的高三學生,或三五成群坐在路牙石上,或排長隊等待報到,或上“跳遠”擂臺大秀一把。他們之中,有的從小就懷揣“體育夢”,有的則在文化課的重壓下“半路出家”。圍繞考生難忘的備考路,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展開采訪。
山東師范大學西門外一個小角落里圍觀了不少學生,有培訓機構在此“擺擂”,男女生均可現場挑戰跳遠。
從鉛球到武術
他“二戰”跨項目體考
在山東師范大學西門外,一個小角落吸引和圍觀了不少學生。記者走進一看,原來有培訓機構在此“擺擂”,男女生均可現場挑戰跳遠,跳得越遠,獲得的現場獎勵就越大。一位男生現場跳出2.75米的成績,被當場獎勵了一瓶飲料,贏來周邊同學的熱烈掌聲。
記者了解到,這位男生叫唐令凱,今年20歲,來自山東菏澤東明縣實驗中學。他向記者介紹,剛在考點報到完,出來就發現這兒有跳遠比賽。“跳遠是基本素質考試里的一項,我過來一是圖個熱鬧,二是為檢驗一下自己能發揮出啥水平。”
作為一名復讀生,“二戰”的唐令凱拋棄鉛球,選擇了武術。
“我是去年9月練習的武術,剛開始訓練比較累,尤其是側空翻,又難又吃力。側空翻的難點在于找不到發力感,為練好這個動作,我大概用了兩個月練習側手翻,天天摔,后來就能在教練輔助下穩定發揮了。”
唐令凱回憶,他今年已是第二次參加體考了,去年扔鉛球考試失誤后,緊隨其后的的田徑考試也因心情不佳受到了影響。從鉛球到武術,雖說跨度非常大,武術受天氣影響非常小。
況且,唐令凱對武術并非特別陌生。“剛接觸體育的時候,老師就教過基本功,自己也感興趣。但對于這么正式的考試來說,也要經歷陌生到逐漸熟悉的過程。”唐令凱介紹,4月3日來到濟南之后,他到省體育中心和山東師范大學體育場做過模擬考試,鉛球和立定跳遠得了滿分,在山東藝術學院模擬的專項考試,成績也還不錯。
“真正在考場,要一組一組的考試,在這過程中多少會有一點壓力,但我相信要比去年好很多。”唐令凱說,他以前都和別人比,但今年想通了,只要達到自己的標準就行。
唐令凱提及的“標準”,指的是專項考試達到36分,基本素質達到57分。“總分上90分就可以了,武術總共練習了7個多月,訓練時間比較充分。明天就要上戰場了,相比去年,今年更有底氣了。”
談到目標院校,唐令凱脫口而出“濱州學院”。“我有兩個好兄弟在那里,這次一定要去和他們團聚。”努力了一年,體育即將正式開考了,唐令凱計劃今下午做些調整,回去好好休息養足精神,以最好的狀態迎接第二天的考試。
睜眼就是訓練
他常被摔得青紫一片
來自鄄城一中的姬勝楠報考的體育專項是體操,去年12月份才決定這個項目的她,也坦言經歷過“魔鬼”時光。
“之前學過一段舞蹈,我感覺體操和舞蹈相比差別蠻大的,因為它對臂力及身體核心力量的要求較高。”17歲的姬勝楠回憶,因為難度大,全校也只有三個女生練習體操,“剛開始很害怕,有些動作根本不敢做,訓練時常被摔得很難受,身上常常是青一塊紫一塊的。比如最難的前手翻,對我來說到現在都很有挑戰性。”
4月1日,跟隨大部隊來到濟南之后,姬勝楠也在田徑場上投鉛球、練習跳遠,下午會去體育館里練體操,做一些適應性訓練。“從家里出發時,父母沒給我太大壓力,他們說盡力就好。期待自己的體育考試能正常發揮,考完之后還要盡快回去鞏固文化課。”
在考點西門,來自單縣五中的楊勝章正在等候同伴,坐在馬路牙子上休息的他向記者打開了話匣子,“通知上要求8點半報到,我早上7點起床,提前一個小時就趕到了現場,沒想到這里早就人山人海了。”
在與楊勝章的交流中,記者了解到,這位17歲的小伙子4月1日趕來濟南,除了熟悉考點場地、準備體操服,他每天還要花費4個小時進行適應性訓練,模擬完成績再回去休息。
高二就練體育的他,剛開始并不適應高強度的訓練。“我剛開始感覺太累了,睜眼就是訓練。后來逐漸適應了強度,就沒那么累了。”略顯羞澀的楊勝章還透露,他以前斤,現在大概在斤左右,“訓練強度大了,飯量也上去了。”
楊勝章說,期待體育能考到93分,文化課能達到分以上,之后再根據成績,去選擇心儀的大學。
4月6日,山東年普通高校招生體育專業報到拉開帷幕,有考生現場寫下考試注意事項。
練百米速度和耐力
他從“跑吐”到“成自然”
相比楊勝章,今年19歲的韓昌亮練體育的時間更短。
“我到高三上學期才準備,因為訓練時間短,付出肯定要比其他同學更多一些。以前選擇體操,是感覺它比其他項目簡單些,但等到真正訓練才發現,沒那么容易。”韓昌亮說,因為練習較晚,教練盯得會比較緊,每天訓練專項的時間就要比別人多一些。
因為著急,韓昌亮一度想把體操改為田徑,“教練說練體操容易拿分,但如果練習田徑,就很難在短時間內把速耐(速度和耐力)拉上來。”
在練習田徑的計劃破滅后,韓昌亮就開始跟著教練練習體操。
“那時候比較難,幸好有很多同學幫助我。一開始接觸的時候感覺比較糟糕,在掌握了很多技巧和細節后感覺能行,慢慢就找到狀態了。”韓昌亮回憶,在學校里,他每天5點左右起床,5點半之前到操場訓練,訓練到7點吃早飯。“上午上文化課,下午從兩點半左右訓練到7點多,晚自習到10點才回宿舍休息。”
4月1日到濟南之前,韓昌亮一直都是這種緊繃的訓練狀態。好在付出總有回報,他向記者透露,前不久在學校測試,他的專項測試能拿到36分左右,成績在中上等,“感覺挺符合自己預期。”
從純文化課,到練習體育,韓昌亮很快就適應過來。
“高三上學期做決定,一開始沒敢和家里說,后來家人知道后還挺支持的。相比之前單一的文化課學習,練體育后感覺韌性變強了,交友也更廣泛了。記得以前練百米拉速耐的時候,即便是跑到吐,也得繼續跑,現在也習慣成自然了。”
對于這次體育考試,韓昌亮充滿了期待。“我有信心拿到92分左右,雖然算不上太高,但能符合我的預期。也期待自己能在文化課上加把勁兒,爭取考上煙臺大學。”
陪考家長:
體育生訓練免不了受傷,走到這一步不容易
在山東年普通高校招生體育專業的考生報到現場,記者也發現了不少陪考家長的影子。
7點半,劉女士陪女兒趕來,早早就在考點外排隊等候報到。接近9點,在看到女兒走進考點后,劉女士找個陰涼地兒坐了下來。
“我們是濱州人,4月4日就來濟南了。這段時間的工作都推掉了,專門來陪孩子來考試。”劉女士介紹,“昨天去和女兒適應場地,無論是進球還是百米跑,女兒的表現都很棒。”
談及女兒的備考經歷,劉女士直言“孩子走到這一步不容易”。“體育生要付出太多了,平時免不了要傷到胳膊腿。馬上就要考試了,我挺替孩子高興的。”
據了解,劉女士的女兒來自濱州一中,這次體育考試的專項是足球。“早在初中,學校組織了足球隊,孩子那時候就報名了。我特別支持她,因為練體育對孩子的身體有好處。”
因為是住校生,女兒每個月回一次家,平時回家跟劉女士無話不談。“知道她在學校訓練很苦很累,我就鼓勵孩子,有付出一定有收獲。”劉女士說,遼寧大學體育學院是女兒的目標,她對女兒有信心。
孫女士的兒子來自昌樂二中,這次報名的體育專項是乒乓球。
“因為從小就打,我感覺應該沒多大問題。通過體考報名也是孩子自己的想法,體育方面就把孩子交給教練和老師,我們家長就努力做好后勤。”
孫女士介紹,兒子真正把乒乓球定為體育專項,是在去年疫情期間。“因為活動時間變少,我很擔心孩子的身體狀況,同時也非常支持他報考乒乓球專項。因為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才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
早上9點,孫女士陪伴兒子趕來報到現場。對于接下來的體育考試,她希望兒子能順利考上理想中的大學,“現在競爭都特別厲害,我不想給他施加太大壓力,只要兒子平安健康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