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樂縣針對多數家庭不能按時接學生的實際問題,積極探索“課后延時服務”新模式,將“四點半學校”納入校園管理,解決了家長的實際困難,提高了孩子們的綜合素質,受到了家長和社會的一致好評。
一、落實“一張時間表”,實現四點半后延時服務“全覆蓋”
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中小學生放學后延時看管服務工作的通知》,規定全縣“一張時間表”,即所有非寄宿制中小學校、幼兒園下午放學后1小時(一般為冬季到17:30,其它季節到18:00)為不能及時離校的學生提供校內課后服務,具體隨季節變化和家長上下班實際作適當調整,由學生家長自愿選擇、自主決定。延時服務時間內,打破年級和班級界限,學校開放所有資源,學生自主選取活動內容,一般不允許組織教師教授新課。延時服務中,小學1-3年級不再布置作業,4-6年級布置作業的總量不得超過40分鐘,避免發生延時服務中加重學生課業負擔問題。加強細節管理,落實好安全崗位職責,確保學生延時服務期間的安全,學校開展延時服務不收取任何費用。
二、整合校內、校外兩類資源,搭建學生全面發展平臺
一方面,校內優質資源全部向學生開放。重點開放四類資源:一是興趣體驗類資源,包括音樂、舞蹈、繪畫、球類、紙藝、陶藝、自然科學、理化生實驗等各類功能室;二是素質拓展類資源,包括趣味游戲、書法藝術、名曲鑒賞、藝術攝影、沙盤游戲、書香校園閱讀等各類場地;三是科學實踐類資源,包括航模制作、3D創客空間、物聯網創意和應用設計體驗、科普教育、體育競技等場所;四是專題教育類資源,包括經典誦讀、文藝鑒賞、紅色基因傳承、感恩教育、禮儀教育、心理咨詢、安全知識、國防教育、軍事天地等各類講座。另一方面,邀請“五老志愿者”志愿服務進校園。充分發揮“五老”志愿者在黨史國史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優秀文化傳統教育、感恩教育、法治教育、安全教育、非遺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優勢,舉辦專題講座,面對面進行教育引導,手把手進行指導幫助,心貼心解答疑難問題。
三、開展四項品牌活動,點亮學生健康成長人生航標
一是開展“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時代少年”主題活動。開展參觀一次紅色教育基地,看一場紅色電影,讀一本紅色書籍,開一次紅色主題班(隊)會,寫一篇紅色心得體會等“五個一”活動,在活動中感悟和體驗紅色基因的內涵。二是舉行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教育。結合班會、團隊會組織學生熟記熟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4字,深刻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三是開展“大手拉小手”志愿服務活動。組建了“五老”志愿者、家長志愿者、師生志愿者為主體的志愿服務隊余人,主要利用下午放學后1小時,重點面向留守兒童、特殊青少年、困難青少年,開展“大手拉小手”親情陪伴、心理疏導、心愿達成、學業輔導等志愿服務。四是舉辦學生興趣社團活動。積極溝通校外資源,聘請有經驗的專業人士到校開展葫蘆絲、魔方、機器人制作等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個性成長的興趣社團活動,為學生提供豐富多樣的課程資源,由學生自主選擇,助力在校學生音樂素養養成和發展。
四、建立完善三項機制,保障“四點半學校”健康運行
一是組織領導機制。縣教育局成立專門領導小組,具體負責“四點半學校”的日常管理運行和指導考核工作。各鎮街區、學校也分別成立了組織領導和工作機構,配備專兼職人員,統籌做好“四點半學校”的各項工作。二是資源共享機制。充分發揮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