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教輔走到今天這種地步,原因是多方面的,大家都“懂得”。就不再累述。下面就如何克服這種“爛”現象,發表下自己的意見。
首先要明白教輔的作用。教輔作為教材的輔助材料,為提高學生的成績肯定有較大的作用,也可以說是學生必不可少的。無論在知識的歸類總結,還是習題的補充練習。都對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有促進作用。這些教輔資料的取得,多數是一線老師整理出來的。對一處重點學校來說,采用社會上這些資料,確實沒有必要,因這些資料的整理和編寫,并沒有多大的困難。只要稍微下點功夫,就可變為自己的東西。何況用自己編寫的資料,用的順手,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時間長了,編寫起來也用不了多大功夫,何樂不為?
每個學校都有部分優秀的老師,這些優秀老師,每年都采用別人的資料,一輩子都跟著別人思路過日子,還算什么優秀老師。在這個問題上我曾經和山師附中的一位年輕教學能手討論過。要想成為名師,成為一位真正的優秀老師,必須經過三個階段。首先要當好一位演員,要學會表演,把其他優秀老師的表演技巧學會,提高上課的優質率;其次要當好導演,教到一定的階段,要會指導年輕的老師怎么上課;最后要成為編導,要有編劇的能力,要有自己的總結,也就是自己上課總結的資料。走完這三部,才可成為名師,才可成為優秀的教師。
作為學校怎么培養優秀教師,怎么出名師?有了名師才可成為名校,不是因為現有了你名校長,才有名校。這么簡單的關系,多數校長應該明白。培養名師,就得從這三步考慮。當年有很多學校的老師參與我們《教與學》圖書資料的編寫,如衡水中學、山師附中、萊州一中、山東省實驗中學、昌樂一中、二中。通過編寫我們的《教與學》教輔,多數成為了優秀教師,有的還成了名師。這些學校也成了名校。作為學校的管理者“校長”你才成了名校長。培養名師是你成為名校長的第一步。怎么培養?就得從最基礎的地方做起。倒逼老師使用自己編寫的資料。聰明的人都會明白,沒有一定任務壓力,哪一位老師也不會在學期初統覽教材。只有讓他們編寫本學期的教輔資料,才能逼拍他們去鉆研教材。說句最簡單道理,資料審校還得需要三審三校。
信息技術的發展為學校和老師提供了自編校本教輔的機會。校本教輔的使用為老師平時教學備課節約了大量的時間。用市場上的資料,你永遠不會放心使用,所有的習題你的重新演算,即使再熟悉的題目也得重新做一做,就怕萬一變動。如果是自己使用過的就會放心。尤其是高三的復習資料,那些年年在高三的老師,主要的精力還是做題。做題消耗了大量的時間,沒有時間研究其課堂的技巧。教學水平停滯不前沒有長進的主要原因。作為校長或老師應該明白,使用別人的資料,你永遠不會超越別人。
現在的教輔資料都在追求新,其實高考命題一定有意規避近三年的高考題和各地模擬題。你選教輔還先去看看有沒有近幾年的高考題嗎?殊不知這些新題對于學生有沒有多大作用,你完全不知道的,如果是你自己編寫的,加入新題首先要自己做一做,就會明白有沒有必要去選它讓學生去做。舉個例子,開自己的車上路,即使檔次低的帕斯塔也會超過去開別人的奔馳、寶馬要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