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優秀教師
昌樂二中高一年級教師:趙程宇
年9月,12歲的我踏進二中的校門,開始了六年充實而難忘的中學時代;年的夏天,我與母校、與自己赴了一場十年的約。再次踏進二中,不是以學生的身份懷念在這里度過的六年青蔥歲月,不同于跟同學們一起在教室奮筆疾書,在操場揮灑汗水,而是以一名老師的身份,重新來審視自己。
42天的培訓結束,我回到闊別已久的母校,正式開始了我們的教師生涯。是撲面而來的熟悉感,與大學期間的“回學校看看”不同,這次回來,我們又是以主人的身份。熟悉的校園,翻新的操場,走到一處仿佛都能看到學生時代的自己在這里留下的影子;熟悉的老師,不變的情誼,隨處都能發現熟悉的身影,然后向前親切地道一聲“老師好!我回來了!”。
回到二中,是感恩。感恩老師們對我的幫助,讓我可以順利地完成軍訓期間的過渡,讓我在困惑時不拘于迷茫。
感恩,是入職之初老首導的諄諄教導。第一次以老師的身份,在一號報告廳參加學校全體教職工大會,穿著格格不入的衣服,即使內心再有歸屬感,也要接受周圍老師們好奇的目光。那一刻,我們感受到了新教師身份的與眾不同。但不等我消化完這無所是從的尷尬,就收到了來自孟祥忠老師的信息。從高一開始接受孟老師的教導,到現在我也成為了一名教師,字的諄諄教誨讓我明白,身份的轉變,是師生情誼更深刻的延續。承載我中學時代記憶的二中,更是無數老師們為我們付出的辛勤汗水。幾年前,我還是庇護于他們羽翼下的孩子,如今,我也成為了他們的模樣。感恩,是年級領導們真誠懇切的培訓。從第一天一對一的與我們交流如何上好開學第一課,到生活工作、大大小小、方方面面的關懷與幫助,不是上下級之間的疏離客套,更多的是朋友、家人般的暢通交流。在新高一的領導和教師群體中,我重新感受到了二中獨有的家庭文化。
感恩,是師父毫無保留的專業指導,是備課組同事們的親密無間。在高一地理備課組這個團隊中,有德藝雙馨的老教師,也有年輕充滿活力的我們,我們拜師結對,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充當起我們家長的角色,給予我們工作和生活上的幫助與指導,師父的指導在每一次聽課的往返途中,在每一次集備會商的意見修改中,在每一次面對我們各種問題的耐心講解中,在每一次......
回到二中,是感動。感動于孩子們的直率天真、體貼入微,讓我和他們成為朋友,讓我可以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
12天的軍訓,讓我和孩子們有了更多開課前的磨合,相互陪伴,度過不斷適應的這段時光。從迎接新生時看到的那一張張稚嫩又充滿期待的臉龐,到每天中午晚上深入宿舍調研,再到教師節辦公桌上悄然出現的一張張節日賀卡,新老師和新同學都在迅速適應著嶄新的高一生活。當軍訓結束,當我不再作為一個陪伴者、督促者,而是作為一名真正的任課教師走進課堂時,聽到孩子們驚喜地說“老師!終于到你的課了!”,這種感覺,是只有作為老師才能感受到的一份感動。回到二中,是對未來的憧憬,憧憬神圣浪漫的教育事業,會在自己身上開出怎樣的花。培訓時,圣卓的董春玲校長曾對我們說,要做學生喜歡的優秀教師。優秀的老師,不僅能與學生相處融洽,做學生的良師益友,更是能夠在學習、在生活等各個方面真正地給予學生積極的引導。張申校長也說,青年教師要提高自己的尊嚴感、榮譽感,要積極勇敢承擔責任。
現在,作為入職一個月有余的新教師,感受過培訓與實際課堂的巨大不同,體驗了深夜備課的迷芒無措,我更堅定了作為一名教師的信念:做學生喜歡的優秀教師!編輯
王啟友審核
王鵬里